林荫大道风景图片_林荫大道风景图片高清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林荫大道风景图片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香树丽舍大街

2.林荫道的基本含义

3.香榭丽舍大道的历史沿革

4.佘山一日游

林荫大道风景图片_林荫大道风景图片高清

香树丽舍大街

       香榭里舍大道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全长约1800米,100米宽的大街——确切意思是“极乐田园大街”,在协和广场和凯旋门之间,是巴黎大街中心的女王。直到17世纪中叶,这里还被沼泽和森林所覆盖。1667年宫廷庭院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雷命人修建此林荫大道。

       在第二帝国时期,香榭丽舍成为咖啡馆、饭馆云集的时髦豪华的大街。后来则云集了银行、保险公司、航空公司和精品店、快餐店与杂货店等。在灯火辉煌的大街上漫步,就连最挑剔的游客恐怕也难错过香榭丽舍迷人的夜景。

       香榭丽大道几乎与塞纳河的一段是平行的,从大道向南便可以到达塞纳河了。

       香榭丽大道 车辆穿流,宽阔的大街配上期间起浮凹凸的地势,使这条大街气度非凡。如果天气情好,望到尽头便是到文明遐迩的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榭丽舍的传说和描写,毁谤和赞誉说得太多。像是现代巴黎,流行年代,小资本主义的代言。我知道它是从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里,其早在18世纪她已经是富贵和权势的象征了。。。

       走在香榭丽大道上看着大道中央车水马龙的繁华和大道两旁被浓密法国梧桐树遮盖下的悠闲,体会着巴黎人的生活和浪漫。。。名店,时装,**院穿插其中,华丽,优雅,闲情。人流中有的衣着光鲜,有的整结素雅,也有青春热烈,也有简单随意,却都没有丝毫的骄情与做作。置身其中,轻松,写意。

       /media/200202/05/NewsMedia_157696.jpg

林荫道的基本含义

       杏花公园是我们淮三小的后花园。每到春天,那儿就会变得风景如画,游人如织,令人神往。

       步入大门,你就会看见一条长长的林荫大道,两边种着一棵棵郁郁苍苍的大树。有火红的枫树、高大的槐树、还有笔直的梧桐树,它上面开着的淡紫色的小花,就像吹响了春天的号角。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摇摇晃晃,哗哗作响;花儿浓香四溢,沁人心脾。

       林荫大道的尽头连接着一片碧绿的草坪,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草坪上游人如织。有的在散步,有的在做游戏,但更多的人是在放风筝。他们放的风筝也不尽相同:有的长若蟒蛇,有的像美丽的小鸟,有的像逼真的战机,甚至还有的像个大大的圆环!地上游人来来往往,天上风筝竞相争艳。

       再往里走,穿过一个小亭子,便来到了小湖边。湖面荡漾着一叶叶小舟,上面满载了休闲的人们。湖边环绕着一棵棵柳树,嫩绿的柳条如同少女的发辫随风飘荡,在湖水的映衬下,煞是好看。

       春天的杏花公园里,花儿睁开了眼,树木挺直了腰,虫子唱起了歌,一切都苏醒了。这里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在这儿找到了春天。

香榭丽舍大道的历史沿革

       “在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2005年修订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记载中,将‘林荫道’作为推荐词条,而‘林阴道’为非推荐词条。”苏州大学语委委员、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曹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林荫道”意思是树木遮盖太阳而形成的路,“林阴道”意思是背着太阳的路。两个词都可以用,只是意义有些差别,一个强调树木遮阳,一个强调背着阳光,现在已经被混淆成通用了。

       两旁有茂密树木的道路。两个词很难说对错,但严格来讲,应该用“林荫道”,首先林荫道被《现代汉语词典》列为推荐词条,而林阴道列为非推荐词条,这说明林荫道的使用社会频率高于林阴道,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在选择混淆词汇作为推荐词条时,词汇的使用频率是第一参考标准。再就据文化传承而言,“林荫道”自秦汉就出现了,而“林阴道”在唐宋时才出现。从构词理句来看,“林荫道”有形象的遮盖的意思,而“林阴道”却过多地倾向背阳,显然前者更加能形象表达出意思。

       林阴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两侧树木茂密、浓荫夹道的宽阔大道,如法国巴黎的爱丽舍田园大街;一是指在街道上供居民步行通过、散步和短暂休息之用的带状绿化地段,如北京的正义路(见彩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林荫道,指的是后一种。 名 称:《林荫道》

       作 者:霍贝玛

       创作时间:1689 年

       尺 寸:140 × 103cm

       类 别:油画

       收 藏: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 此图展现了乡野的美丽风光,画面上宁静的乡间景致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使观者心旷神怡。对称的小树于平稳中见动感,随小道向前远望还能看到左旁的教堂尖顶,右旁两幢高顶茅屋,车辙印在泥泞的村道上,表现出一种正在延续着的平静而艰难的生活,占有大部分画面的天空则云蒸霞蔚,美得令人陶醉。这幅画中还带着一种忧伤的讽刺意味,长长的林荫大道在灰暗的地平线处消失到一点,画中这种忧伤的讽喻也是霍贝玛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林荫道》是一幅平凡中见奇崛的作品,也是霍贝玛一生中最杰出的创作。画面描绘的是一条极普通的乡间泥泞小道,路面上印着几道深浅不同的车辙。两边矗立着尚未成荫的树木,这些树木排列整体,高低参差不齐,枝叶也很稀落。道路的中间,一个猎人正牵着一只狗在走。小道左边的远处矗立着一座教堂,在一马平川的地势中显得很高大。路的右侧,在一片树苗地,一位老农正在修剪地里的果树。远处有两个农村妇女正在路上边说边走。她们的身旁是简朴的房舍。显得十分广阔的天空中,布满了变幻的云彩。整个画面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荷兰当时农村生活的实录。这幅画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体现在画家远近透视法的精妙运用。画面上的两排树木,笔直地伸向远方,给人一种摇曳多姿的感觉。其实这种构图是很难把握好的,画家采取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手法,把透视的焦点放在路的尽头,并将这两排树木在画面中略微倾斜了一些,然后把树木从高大依次逐渐缩小,而树木的枝叶却逐渐趋于繁茂和稠密,前后形成对比和衬托。从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这两排伸向远方,看不到尽头的树木。画面的整体构图,也很有讲究,可以总体上分为:大地、树木、天空三个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彼此映衬又各有特点。大地上的田地、农舍、小河、教堂以及画面左端的一丛树木构成了一个均衡的有机组合,它们处在水平的观赏层面,是画面中重要的基础构件,也是树木和天空这两部分的背景和衬托部分。两排树木处在关键的过渡部位,一方面它们把我们的视野带到了画面的深处,把画面拉的很深、很远,很有立体的纵深感;另一方面它们伸向蓝天,是蓝天和大地的连接者,起到了衬托蓝天的目的。是全部画面的重心所在。蓝天的高远正是在这些高树和大地上的事物衬托下才得以实现的。可说这幅画的构图环环相扣、严丝合缝,达到了构图上的高度完美、和谐。画面上1/3 的田地是暖色调,而2/3的天空是冷色调,这样的色调搭配是极为冷僻的,很难达到和谐的效果,可是在这幅画中却出奇地和谐。主要是得益于这些树木的平衡过渡以及纵深的深度感缓冲了画面色调的突然对比造成的不适应。《林荫道》描绘的是极为平凡、朴素的乡下风景。然而在画家的笔下却摇曳多姿、美丽无比。那和谐的自然风光在画家精妙的构图中显得特别辽远而空灵,田舍、小路、树木、教堂都沉浸在一种和谐、自然、平坦而真实的氛围中,让人似乎感受到了迎面而来的泥土气息。画中的人物则赋予了画面人文的气息,使画面充溢着鲜活的生活情趣。自然和人文在这里水乳交融,纯粹的风景和纯粹的人物都无法达到这种效果。这也是画面打动人心的地方,因为它是鲜活的,能引起人共鸣。透视的一种方法,把同等物体近处画的比较大,远处画的比较小。这也是最基本的透视手。 霍贝玛(1638~1709),荷兰杰出的风景画画家。出生于阿姆斯特丹,自幼生活贫困。早年从师雷斯达尔学画风景画。他的作品真实地表现了自然界多变的景象,把风景描绘得准确、客观,富有动感,用色丰富多变。内容多描绘乡村道路、农舍、池畔等。作品不为当时人接受,最后画家处在极端的贫困中。代表作有《林荫道》、《林中茅屋》、《磨坊》、《森林》。

佘山一日游

        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始建于1616年,当时的皇后玛丽·德·梅德西斯(Marie de Medicis )决定把卢浮宫外一处到处是沼泽的田地改造成一条绿树成荫的大道。因此在那个时代香榭丽舍被称为“皇后林荫大道”。

       香榭丽舍大道的演变史同巴黎的市政发展史紧密相联。据史书记载,1667年,皇家园艺师勒诺特为拓展土伊勒里花园的视野,把这个皇家花园的东西中轴线向西延伸至圆点广场,此为大道雏形。当时,道路两侧还是荒野和沼泽。

       十七世纪中叶,凡尔塞宫的风景设计师勒诺特(Le Notre)在对卢浮宫前的杜乐丽花园的重新设计中延伸了花园中心小路的长度,新的林荫道从卢浮宫出发直至现今的香榭丽舍圆形广场。太阳王路易十四可顺着这条无任何建筑物遮挡的道路观看每天消逝在西方地平线上迷人的晚霞落日。 1709年两旁植满了榆树的中心步行街的建成勾勒出了香榭丽舍的最初雏形。 这条街道也成了当时巴黎城举行庆典和集会的主要场所。

       1724年,昂丹(Antin)公爵和玛雷尼(Marigny)侯爵接手了皇家园林的建设管理,在此期间他们完成了香榭丽舍的全线规划工作,从此香榭丽舍成为了巴黎最有威望最重要也最具诱惑力的一条街道。 在19世纪法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美好年代”,香榭丽舍西段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重要的商业大道,同时保留了法国式的优雅情调。

       1806年,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后,率军队从这条大街回家。

       1814年,反法联盟军进入巴黎,普鲁士和英国士兵宿营在这里。

       1828年,这条大道的所有权全部收归市政所有,后来的设计师希托夫(Hittorf)和阿尔方德(Alphand)改变了对香榭丽舍最初的规划方案:他们为香榭丽舍添加了喷泉、人行道和煤气路灯。使之成为法国花园史上第一条林荫大道。

       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耗时18年(1851—1869)轰轰烈烈地扩建巴黎,他委任塞纳省省长奥斯曼主持扩建工程。为在阻塞的城市重新安排交通,奥斯曼把交叉路口的广场改为交通枢纽,为此扩建了许多街头广场,如星形广场、巴士底广场等。连接各大广场路口的是笔直宽敞的梧桐树大道,两旁是豪华的五六层建筑;远景中,每条大道都通往一处纪念性建筑物。这种格局使城市气势恢宏,车流通畅,当时即引得世界许多大都市纷纷效仿。用今天的眼光看,它仍不失为实用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结合的典范。

       正是这次扩建工程,使香榭丽舍大道真正成为“法兰西第一大道”。奥斯曼将星形广场原有的5条大道拓宽,又增建7条,使广场成为12条呈辐射状大道的中心。香榭丽舍大道则从圆点广场延长至星形广场,成为12条大道中的一条。巴黎扩建后,香榭丽舍迎来了发展史上的春天。企业家纷纷在那里盖房,开设了富有法国特色的时装店、高档化妆品店,银行、高档轿车行、高级夜总会等也纷纷进驻。

       1885年,大文豪雨果的出殡队伍走过这里。

       1942年,纳粹军队在此向全世界和平力量炫耀武力;

       1944年,解放巴黎的军队在这里接受民众的欢呼;

       1970年,还是在这条大道上,法国人为戴高乐将军默哀。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香榭丽舍的容貌受到毁损。不少城市规划设计者痛心地指出,香榭丽舍也难免大都市街道的通病。

       最大的问题是行人与车辆关系位置颠倒,人行侧道一半以上停放着各种车辆,加之交通拥塞,行人行走受阻。

       其次是街景出现混乱,从电话亭到报亭,从告示牌到广告栏,各种艺术形式杂陈。就连建筑物本身,也贴满留言和各种色彩艳丽的广告。三是存在着向嘈杂的商业街演变的危险。快餐店油腻的包装纸和商场的霓虹灯,渐渐遮去了它高贵典雅的形象。

       下来之后不要被黑车忽悠走,随着人流转个弯过来就有免费的欢乐谷短驳车,而且很近的,佘山附近好玩的好像还真没的,不过那边空气和风景不错,可以多走走,一天时间欢乐谷已经很紧凑了,门口那个咖啡厅倒是不错,其他地方佘山站下了,出了地铁站对面就是一条林荫大道,你可以选择沿路走或者坐公交车(上佘线南佘线松青线,地铁配套90路91路都能直接到东佘山)

       林荫大道故名意思就是路的两边都是树,并且有人造河(其实是水沟,不臭),路边可以自己搭帐篷弄烧烤(没人管的,所以你走的时候要弄干净)

       往前就是月湖雕塑公园(门票80)里面就是一个人工湖,

       林荫大道走到第一个十字路口右转就是东佘山了(现在已经免费登山了,可能里面的小项目是要钱的)可以去爬一下山,然后沿着路下山出门继续沿着路往北走,一个三叉路口就是西佘山了(门票30 周二半价)山上有教堂和天文台,都是比较有名的可以选择性的看一下

       中午吃饭在坐三轮车去陈坊桥的三品香特色小吃不错

       好了,关于“林荫大道风景图片”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林荫大道风景图片”,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