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年检新规定2024哪些地方取消了尾气检测_汽车年检新规定2024哪些地方取消了尾气检测报告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汽车年检新规定2024哪些地方取消了尾气检测”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2021年的车检规定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2.2022年汽车年审新规定是什么?
3.明年开始,这些车辆年检项目就取消了!
2021年的车检规定有什么新的变化吗?
实话实说,近几年来,车辆检验的政策一直在完善,从6年免检的具体实施到6年免检的车辆范围的扩大和检验时期的优化。对于2021年车辆年检政策到底有哪些新规定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吧。2021年车辆检查政策的新规定有什么呢?
2021年年检新规定:
1、电子标牌:从2020年3月1日起,南京、杭州、宁波、济南、株洲、深圳、海口、成都、贵阳、玉溪、乌鲁木齐、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哈尔滨等16个城市将试验实行电子机动车检验标牌,消除了纸质不干胶的存在。2020年6月20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安徽、福建、江西、河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5个省(地区)正式实施了电子检验标志的应用,实现了电子检验标志覆盖全国的目标。在通过车辆年度检查后,车主可以即刻在线下载电子标志了。
2、扩大了机动车的免检范围,优化了检验周期:自2020年11月20日起,6年内7-9座非运营小型微型(小巴除外)将正式纳入免检范围。车龄在6年以上但未满10年的非营运小型小巴(面包车除外)的检查周期将由每年一次改变到了每两年进行一次,即车辆满六年的私家车在十年内只需检查2次,分别在第六年和第八年。车龄超过10年的私家车,但是还没有超过15年的情况下,仍然将每年实施检查一次,如果车龄超过15年的私家车,则每六个月就要检查一次,即每年需要进行两次检查。
3、异地检查:小型汽车、卡车和中型客车可以在登记地以外的省份进行车辆年度检查。通过检验合格后,可以申请检验标志。
4.从2021年1月1日起,另一项新的年度检验规定也开始进行实施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并发布了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查的项目和方法。这些项目里取消了车内噪音检测、车速表错误检测、悬架检测、前大灯偏差检测、电子手刹检测、速度检测,同时增加了车辆提升装置、轴距和轮胎图案深度检测。
2022年汽车年审新规定是什么?
2023年车辆在年检方面并没有推出新规定,如今仍然按照2022年10月1日实施的,《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的意见》公布的车辆年检最新标准执行。标准如下:一、私家车年检最新标准(9座及以下的非营运小、微型载客汽车)
1、车龄小于6年:期间每两年申请一次检验合格标志,汽车无需上线检测。
2、车龄≥6年≤10年:同样是每两年检验一次,但第6、第10年汽车需要上线检测,第8年只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
3、车龄大于10年:每年上线检验一次。
二、其他机动车
1、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一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一次。
2、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一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一次。
三、摩托车
4年以内每两年检验一次,超过4年的每年检验一次。
四、有以下三种情形的,不能按新规执行年检:
1、面包车。
2、非法改装被依法处罚的车。
3、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的车。
车辆年检优化的流程:
1、年检可提前进行预约
对于车主而言,以往年检最怕的就是人多、排队,一检就是一下午,甚至是一整天。如今车主可以在交管12123手机app上,提前预约年检的时间和地点,这样一来只要按照规定时间到达年检地点,那么最快半个小时就能办结检车业务。
2、业务一次性办清
这个可以说是新规最大的优化了,车主将车开到检测站后,只要交钥匙交给检测员,工作人员就会一次性帮你办结。再也不用像以往一样,先停车先填表,然后去检测外观,再去检验尾气,整体流程逐渐简化。
3、4S店试点推行验车服务
部分地方检测机构的数量是比较少的,这也造成很多车主距离检测站较远。如今,车管所将会对此类地区的4S店进行评估,试点开展是验车服务,让车主在4S店就能体验到维修、保养、检验这等一体化服务。具体实施情况,就要有待后期优化了。
明年开始,这些车辆年检项目就取消了!
2022年车辆年检新规定是:1、扩大私家车免检范围、优化年检周期(新规自2020年11月20日起实施)?
在实行6年内6座以下非营运小微型客车免检基础上,6年以内的7至9座非营运小微型客车纳入免检范围。对非营运小微型客车超过6年不满10年的,由每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两年检验1次。?
注意,以下三种情况是不能享受免检政策的:?
1、面包车;?
2、非法改装被依法处罚的车;?
3、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的车。?
另外,自出厂之日起超过4年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车,不享受6年内免检政策。?
2、年检标签电子化?
从2020年3月1日起,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济南、株洲、深圳、海口、成都、贵阳、玉溪、乌鲁木齐等16个城市成为第一批试点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
检验标志电子凭证与纸质凭证具有同等效力,已领取检验标志电子凭证的车辆,不需要再粘贴纸质标志,交管部门不以机动车未放置(粘贴)检验标志为由进行处罚。检验标志电子凭证可以下载并保存于手机中,方便手机离线时出示使用。?
如果需要领取纸质凭证的,可选择邮寄送达或到车管所自取。上线检验车辆,机动车检验合格后,检验机构在发放检验标志纸质凭证的同时,提示机动车所有人可网上查看、下载检验标志电子凭证。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有关规定:
机动车应当从注册登记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进行安全技术检验:
一、营运载客汽车5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二、载货汽车和大型、中型非营运载客汽车10年以内每年检验1次;超过10年的,每6个月检验1次;
三、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6年免检,2020年11月20日起,7-9座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纳入免检范围。同时优化检验周期,11月20日起,超过6年不满10年的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检验周期由每年检验1次放宽至每两年检验1次,即私家车10年内仅需上线检测2次,分别是第6年、第8年。
对10年以上的私家车,仍然按照原规定的检验周期执行,即10-15年的,每年检验一次,15年以上的,每半年检验一次。
最近,一个车辆年检给小周气坏了,正如他所担心的那样,他的爱车被暴力轰油门,结果导致发动机故障灯亮起。所幸最后检修没有问题,不然他可能气得想打人!作为广大车主之一,车叔每次看了暴力轰油门的,也很不忍心,相信广大车友们也认为这是一大麻烦,毕竟检车之前就需要想好该如何索赔等等问题。在今年2月,车辆年检又增加了OBD检查和NOx排放等项目,结果导致年检费用增加,引起许多车友们的不满。一些车友认为,这些项目就该全部取消,伤车还没多大作用。不过车叔以为,话别说太早,因为这些增加的项目,取缔了一些原本我们“痛恨”的项目,起码整体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车辆年检这个议题几乎每年都会登上两会,成为热议的话题,如今年检确实得到了部分优化。比如明年1月起,国内或将正式实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年检变得相对简单了。
首先来说说取消的项目。此次取消的项目主要有6大项,分别是电子手刹检测、前照灯偏差检测、车速检测、车速表误差检测、车载噪声检测和悬架测试。
其中,车速检测是除尾气检测以外最让我们关心的项目之一,因为这个项目也让人心疼,也会“轰油门”。之所以取消这个项目,是因为年初增加了OBD检测,只要连接OBD检测设备,车上的信息一目了然。至于车速表误差检测,其实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汽车仪表盘上显示的车速一般是比较准确的,无需特地检测。
爱车配备电子手刹的车友们有福了,由于车型不同、检测人员不同,在实际检测的时候可能出现各种状况,所以配备电子手刹的车型无需检测驻车制动。
此外,远近光束垂直偏移检测被取消了,只要不改大灯,这个项目是可以轻松通过的。对于车灯的亮度和色温还需要检测,但检测时间缩短到最小30秒了,以前是最小60秒,现在整个项目检测时间更短,节省时间。
至于车载噪声检测和悬架测试,由于增加了举升装置,车辆举升起来后,车底的问题可以轻松被检测出来,所以就取消了。
同时,年检增加了三大项目,有轮胎花纹深度检测、车辆举升和轴距检测。其中轮胎花纹深度检测很有必要,通过轮胎花纹深度计测器进行测量,可以避免轮胎磨损严重而导致的事故。因此在年检前,车友们可以自行查看轮胎磨损是否已经到达极限。
车辆改装是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车辆的核心部件,若是私自改装,在可靠性方面没有保障,可能会导致严重事故。因此增加了汽车轴距检测,防止车辆改装轴距。同时轴距项目也能检测出切割拼接的翻新车,因为这类车的轴距在拼接后容易发生变化。
至于车辆举升,相信车友们很熟悉,在保养时就需要举升车辆。在年检中,车辆举升后,就可以轻松检查出车底改装部件以及潜在的问题。
车叔总结
如今的汽车技术已经不同往日,各方面安全性能越来越齐全,需要检测的项目自然就越来越少。不过许多车友认为,车检没有必要,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应该全面取消。最近几年一直有类似的呼声,甚至出现了《关于取消七座以下私家车年检的建议》,认为家用车无需年检,将许多车友心中的话都讲了出来。暂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只是优化年检步骤,还是出于安全考虑,毕竟真没年检了,路上会出现什么“妖魔鬼怪”也说不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关于“汽车年检新规定2024哪些地方取消了尾气检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汽车年检新规定2024哪些地方取消了尾气检测”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