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rora汽车报价_aurus汽车售价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aurora汽车报价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aurora汽车报价的话题。
1.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科技IPO暴露自动驾驶成本之痛
2.硅谷无人车五大家族,谁能C位出道?
3.传闻收购Zoox?万亿市值的亚马逊如何布局无人化和电动化
4.通用汽车旗下品牌,雪佛兰 凯迪拉克 别克 2010后分别生产了那些车型,价格如何? 谢谢了
5.AuRORA是什么牌子的汽车?
6.几十辆车撑起400亿市值:图森未来跌破发行价,卡车自动驾驶是画饼
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科技IPO暴露自动驾驶成本之痛
出品 | 搜狐 科技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继美国多家激光雷达公司开启上市后,禾赛 科技 近日也提交了科创板招股书,意图冲刺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
禾赛 科技 成立于2014年,至今已推出十款激光雷达产品。近年来,国内外自动驾驶的发展让禾赛 科技 营收翻倍增长,全球第一大 汽车 供应商博世和国内自动驾驶第一梯队的百度不仅是其重要股东,还是其重要客户。
这家公司的产品卖得也不错,激光雷达销量在三年内从百余套增长到数千套,但未逃脱世界首富、特斯拉CEO马斯克对激光雷达作出的价格昂贵且难以下降的“诅咒”,最近三年的平均售价均超过10万元。这也使得禾赛 科技 毛利率达75%,远高于同行。
这对于亟需规模落地的自动驾驶来说,显然无法承受。禾赛 科技 要想更好地站稳这一赛道,还需在盈利和价格之间作出平衡。
营收翻倍增长,未实现稳定盈利
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发射激光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精确距离的主动测量装置,被誉为机器人的“眼睛”。它通过激光器和传感器感知周边环境,并结合高精地图等,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避障和自主导航等功能。
美国在激光雷达行业走在前列,已有多家公司迈出上市步伐。激光雷达鼻祖Velodyne以及Luminar在去年先后登陆纳斯达克,此外还有Aeva、Innoviz、Ouster等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内完成上市。就国内而言,禾赛 科技 有望成为激光雷达第一股。
资料显示,禾赛 科技 起源于硅谷,最初主要研发用于气体检测的激光气体传感器,包括激光甲烷遥测仪和激光氧气传感器两款产品,自2016年开始拓展新的发展方向——用于机器人和无人车等领域的激光雷达。
随后禾赛 科技 陆续推出多个产品,在无人驾驶领域先后推出了40线、60线、128线(线束越多,测量精度越高,安全性越高)的多款激光雷达,并布局高级辅助驾驶(ADAS)、机器人、车联网等领域,共推出10款产品,其中无人驾驶领域是发展重点。
随着国内外自动驾驶企业逐渐进入商业化试运营阶段,这些产品的推出给禾赛 科技 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2017年至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约为0.19亿元、1.33亿元、3.48亿元,呈现翻倍增长;去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约为2.53亿元。
从营收结构来看,激光雷达产品是禾赛 科技 最主要的业绩来源,占比一度高达近97%。去年前三季度,激光雷达产品实现收入1.91亿元,占比达到75%;其中Pandar64在2019年销售收入达2.24亿元,系为公司贡献64%营收的大单品,公司产品结构有所失衡。
不过,禾赛 科技 并未实现稳定盈利。在前述报告期内,其仅在2018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正,约为0.16亿元,其余期内均为亏损,2019年更是亏损达到1.50亿元,去年前三季度也亏损0.94亿元。
在研发方面,2017年至2019年,禾赛 科技 研发投入从0.29亿元增长至1.68亿元,占营收比例在一度高达150%,去年前三季度投入1.63亿元,这也是公司未能持续盈利的重要原因。
百度博世加持,创始人身家达40亿
和不少 科技 创业公司一样,禾赛 科技 的创始团队也有着颇为光鲜的背景。根据官网披露的信息,禾赛 科技 由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孙恺、向少卿,以及博士毕业于伊利诺伊香槟分校的李一帆联合于硅谷创立,后三人决定回国,2014年落户上海。
禾赛 科技 三位创始人孙恺、李一帆、向少卿合计直接持股30.03%,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37.16%的股份,对应71.45%的表决权。目前,孙恺担任禾赛 科技 首席科学家,向少卿为首席技术官,李一帆担任首席执行官。
按照禾赛 科技 此次20亿元的融资规模和计划发行股本的上限(636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不超过15.01%)计算,禾赛 科技 估值约 133亿元,三名创始人身价合计约40亿元,其中持股稍多的孙恺身价接近1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第一大 汽车 供应商博世和百度还是禾赛 科技 的股东。自成立以来,禾赛 科技 对外披露的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其中百度在2017年9月领投B轮融资,博世在2019年5月领投C轮融资,并获得美企安森美半导体、光速资本、真格基金、启明创投等资本的青睐。
在此次发行前,光速资本及其关联方是禾赛 科技 最大外部机构,合计持股达到17.5%;百度和博世中国位居其后,持股分别约为7.88%、7.65%。
产品售价超10万,暴露自动驾驶成本之痛
随着国内外不少自动驾驶企业进入商业化试运营,禾赛 科技 的激光雷达销量不断增长,从2017年的126套增长到2019年的2890套,去年前三季度为2132套,但对应的产销率分别约36%、45%、53%、50%,显示仍存在一定滞销风险。
禾赛 科技 也暴露了自动驾驶成本之痛,其激光雷达产品的平均售价连续三年超过10万元,去年前三季度才略降至近9万元,公司称主要是由于较低价格的PandarQT销售占比上升所致。
高昂的定价也使得禾赛 科技 的盈利能力远超竞争对手。2017年到2019年,禾赛 科技 的毛利率维持在75%左右的水平,而同期Velodyne的毛利率最高不过44%,而Luminar更是难以覆盖成本,2019年毛利率为-32%。
在具体的客户拓展方面,据禾赛 科技 介绍,公司产品已服务的客户包括北美三大 汽车 制造商中的两家、德国四大 汽车 制造商之一、美国加州2019年DMV路测里程前15名中过半的自动驾驶公司,以及大多数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近些年,前五大客户合计为禾赛 科技 贡献了超过45%的收入。
根据招股书,禾赛 科技 的股东博世连续三年位列前五大客户之列,百度在2019年贡献了2300多万元的收入,获得亚马逊投资的美国自动驾驶公司Aurora在2018年和去年也是公司客户,文远知行的关联公司景骐集团在2019年也是第四大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投资禾赛 科技 之前,曾以1.5亿美元联合福特投资了Velodyne。去年10月,百度和Velodyne签订了三年激光雷达解决方案AlphaPrime的销售协议,为百度的无人驾驶计划阿波罗(Apollo)服务。
更有意思的是,同样都是百度投资的激光雷达公司,禾赛 科技 与Velodyne此前还因专利而互诉。2019年8月,Velodyne指控禾赛 科技 侵犯了其在美国注册的激光雷达相关专利,随后禾赛 科技 先后在德国和上海法院提起诉讼,指控Velodyne侵犯其激光雷达相关专利。
去年6月,禾赛 科技 与Velodyne签署和解协议,双方均在协议中否认对另一方的专利存在侵权行为,并约定在全球范围内交叉许可双方现有和未来的专利,有效期限至2030年2月,承诺期内不在旋转式激光雷达领域对对方提出任何专利诉讼。
但禾赛 科技 为此付出不低代价,其需向Velodyne支付一次性专利许可补偿及后续按年支付的专利许可使用费。2019年禾赛 科技 就支付了高达1.6亿元的专利许可补偿,这也直接导致该年出现大幅亏损,长达10年的专利许可费或将对公司盈利持续产生影响。
自动驾驶路线尚存争议,拟用13亿扩产
目前,激光雷达行业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而其在自动驾驶上的必要性和“性价比”也一直存在争议,这也是禾赛 科技 未来需要面对的挑战。
在自动驾驶领域,由于超声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分别在泊车和烟雾灰尘场景下,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成本可控性,已经成为绕不开的技术支持,业内争议主要存在摄像头和激光雷达之间,因此也形成了两种路线:一种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主导方案,另一种是以激光雷达为主导,典型代表是Waymo。
相较激光雷达,摄像头技术更为成熟,且成本低廉,可以支持基于深度学习的类型识别,但容易受到天气、光线等因素影响,只能获得2D平面数据。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感知周围物体位置、速度等特征,探测距离更远,且能实现精准建模,从而构建三维信息。
目前,业内的主流看法是,L1、L2级自动驾驶可以不用激光雷达,而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是否需要激光雷达尚存分歧,争议点正是激光雷达高企的成本。
据电动车百人会预测,去年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平均成本分别为60美元、12美元、90美元,按当前1个前视摄像头+4个环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3个毫米波雷达的主流组合,总成本在714美元。
但激光雷达当前价格多在3000美元以上,如Velodyne此前在宣布将无人驾驶用16线激光雷达降价50%后,售价仍高达3999美元,Waymo的激光雷达的成本更是高达7000美金,速腾聚创推出的125线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售价则在1898美元。仅仅是激光雷达成本就已是前述组合的数倍,而售价达10万的禾赛 科技 更是其20倍。
这也是特斯拉坚持视觉算法的重要原因,不久前刚登上世界首富的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多次炮轰激光雷达,斥其“昂贵、丑陋、没有必要”,直言“傻子才用激光雷达”。
马斯克认为,激光雷达相关生产厂家较少,且技术相对比较封闭,因此激光雷达的价格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度下降。业内多数观点认为,1000美元将是车企应用激光雷达的心理价位,而如果要大规模应用则还需继续下降。
高企的成本也导致激光雷达商用进程受到影响。Velodyne作为全球营收最高的激光雷达公司,其在2019年收入也仅有7亿多元。目前来看,自动驾驶两种路线之争短期仍会继续,而随着自动驾驶安全性、智能性的要求,以及激光雷达成本的降低,激光雷达上车将会是一个时间问题。
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不少车企,如奥迪、丰田、奔驰、宝马、长城等均推出或计划推出应用激光雷达的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 汽车 ,国内造车新势力小鹏也在年初宣布将推出打造激光雷达的新车,蔚来不久前发布的首款轿车ET7也搭载1个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
可以说,激光雷达跟自动驾驶密切相关,自动驾驶的不断发展将刺激激光雷达市场需求增长,低成本激光雷达的量产又将反作用于自动驾驶商业进程。沙利文预测称,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135亿美元,较2019年可实现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其中无人驾驶、高级辅助驾驶、车联网会是主要的应用市场。
对于禾赛 科技 来说,如何打破马斯克对于价格的“诅咒”是一大挑战,而其也计划通过此次上市募资为扩产降本做准备。公司拟将13亿元用于建造智能制造中心项目,三年建成后将新增超265万件产能;另外7亿元继续加码研发,将用于激光雷达核心芯片自研,以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同时还将加强激光雷达输出点云后的处理算法,以及ADAS、车联网等领域客户需要的激光雷达硬件及算法研发。
不过,目前国内外从事激光雷达的企业也不少,其中不乏华为这样拥有更强研发和制造能力的 科技 巨头。此前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透露,华为有总计1万多人正在研发激光雷达技术,目标是迅速开发出100线激光雷达,并且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
踏上自动驾驶赛道的禾赛 科技 ,如何寻求盈利和价格之间的平衡,将是未来能否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
硅谷无人车五大家族,谁能C位出道?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豪车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了。很多漂亮的车让爱车人士移不开眼,然而,还一些以丑出名的车,却是非常的辣眼睛。先为大家盘点十款世界上最丑的车,这些奇葩的车,完全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欣赏的来的。 一、电动汽车这款电动汽车是美国Sebring-Vanguard汽车公司生产的,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简直就是世界上最丑的车了。但是在当时,它刚生产出来的时候,销量还是非常不错的。据说这款汽车一共卖出去了4444辆,这车不但外形绝了,就连卖出去的数字,也是绝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二、MultiplaMultipla是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在1998年的时候生产的一款汽车。其?夺目耀眼?的造型,真是非常的吸引人眼球,但这奇特的外观,一般人真的欣赏不来。
三、小三轮汽车这款小三轮汽车是英国Bond汽车公司在1970年的时候生产的,据说这款车最高时速可达122公里每小时。虽然我们现在看来丑了一点,但在当时卖的还蛮贵的,比正儿八经的Mini还贵。
四、复古小货车这款所谓的复古小货车,是1989年日本生产的,据说它的灵感设计来源于雪铁龙2CV厢货版。在2011年的时候,知名设计评论家菲尔?巴顿,讽刺它是?后现代主义的典范?。
五、Lightburn公司生产的车这款车是Lightburn在1963年生产的,它虽然很丑,但是很多人都表示可以理解。毕竟Lightburn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水泥搅拌机和洗衣机,而这款车的产量也不高,只有不到400辆。
六、Aurora安全车Aurora安全车是美国奥兹汽车公司旗下的一款车型,这款为了安全而设计的车型,首先不管它好不好用,但这造型真的很辣眼睛的。
七、Rancho?越野车?Rancho?越野车?是法国工程公司Matra,与汽车制造商Simca联合打造的。这款汽车一般人欣赏不来,当然也有眼光不一样的,或许会觉得很酷。
八、丰田埃尔法有没有喜欢丰田埃尔法这款汽车的,这款汽车的外型,真让人有种一言难尽的感觉。对外型有点追求的人,应该都不太能欣赏的来这款车。
九、印度Magic Iris这款印度TATA公司出产的Magic Iris汽车,其外型实在是有够奇葩的,有人说这款车像?外星人?。但这个汽车价格比较便宜,至少要比摩托车强一些。
十、雪佛兰SSR雪佛兰SSR是这款车曾被评选为2003年印地500汽车赛的安全车,但在2006年的时候,这款车就已经停产了。
传闻收购Zoox?万亿市值的亚马逊如何布局无人化和电动化
作者:Otter
责编:梓
5月底,滴滴出行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完成首轮超5亿美元融资,由软银集团的新愿景基金2期领投。
这是滴滴自动驾驶成立后首次对外融资,也是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在投资Uber和WeWork亏损数十亿美元后,软银似乎想将下一个赌注押在中国的自动驾驶 汽车 上。
无独有偶,近来硅谷自动驾驶最大的新闻就是Zoox拟卖身亚马逊。
2019年10月,Zoox启动C轮募资,先期募集2亿美金,可惜迟迟未能完成。4月,Zoox解雇了几乎所有的合同工,包括参与测试的安全员,大约有120人失业,成为疫情爆发后第一家公开裁员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福布斯》文章指出,Zoox此前总计近10亿美元的巨额融资可能已所剩无几,公司决策层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随后,Zoox被曝出聘请独立投资银行Qatalyst Partners对潜在“战略投资者”和潜在买家的收购兴趣进行评估,正在考虑出售公司。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如果亚马逊决定收购,最终交易价将低于Zoox最后一轮融资32亿美元的估值。
Zoox卖身,Cruise、Kodiak等纷纷宣布不同程度的裁员,自动驾驶卡车Starsky Robotics融资困难、停止运作,硅谷无人驾驶将何去何从?
对于自动驾驶领域来说,过去的2019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很多公司面临接踵而至的现实挑战。有公司倒闭,有公司联合知名 汽车 制造商和供应商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也有公司开始走向下坡路,发展之路步履蹒跚。
对于美国市场来说,Zoox, Waymo, Cruise, Argo AI, Aurora并称硅谷自动驾驶“五大家族”。
进入2020年,美国市场内自动驾驶淘汰赛加剧,加之疫情的巨大冲击,无人车努力寻求出路,究竟哪些公司能率先突围?
Zoox:打折出售,急求买家
最近,没有车企爸爸撑腰的Zoox是真的笑不出来。是的,Zoox是目前硅谷自动驾驶“五大家族”中唯一没有车企背书的公司。
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加州福斯特城,由Tim Kentley-Klay与苹果公司董事长Arthur D. Levinson的儿子Jesse Levinson联合创立。从一开始公司的战略就是自主研发和制造自动驾驶 汽车 ,说白了,就是又要做自动驾驶系统,又要自行造车。
而且,Zoox提出了颠覆性的 汽车 设计——没有油门、刹车板,没有方向盘,可以双向行驶的无人车。
Trucks.vc的合伙人Reilly Brennan,专注投资交通领域的创新公司,他对Zoox的评价是:“硬件设计,前所未有。Zoox设计全新硬件适应自动驾驶软件的想法非常大胆,意味着,需要花很多钱。”
Zoox的发展一直非常顺利,不仅得到腾讯、IDG等资本的加持,融资近10亿美元,还在2018年12月份,成为首家获得批准,可以在加州公共场所用自动驾驶 汽车 运送乘客的试点许可公司。
不过,2018年,联合创始人Tim Kentley-Klay丢掉了CEO职位,此前他一直主张与传统车企划清界限。而接任他的职位的是Intel前高管Aicha Evans,过去15年致力于跟传统车企打好关系。
随后进入2019年,Zoox的发展出现危机,深陷和特斯拉的诉讼,直到今年4月才达成和解。C轮融资也迟迟没有完成。
加上随之而来的疫情,也让Zoox停止了在旧金山和拉斯维加斯的公共道路上测试车辆,原本计划在2020年底推出自动驾驶 汽车 的计划也变得遥遥无期。
既没有母公司支撑,也没有车企撑腰,虽然Zoox也风光一时,拿下 10 亿美元融资,估值更是高达 32亿美元,但在宏伟的目标前,这点钱真的不够烧。
本身自动驾驶投资的热度就不复当初,加之疫情之下,所有资本都变得更加谨慎,融资并非易事。
这样看,打折卖身,似乎也是意料之中。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亚马逊正在与Zoox洽谈收购事宜,如果交易推进顺利,将为亚马逊开发自家产品的送货服务奠定基础,Zoox也会迎来新的生机。
如果亚马逊真的决定出手,Zoox背靠物流巨头,应该是算是眼下最好的归宿。
Waymo: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选之子
说到硅谷的自动驾驶公司,不得不提的就是从Google X 试验室孕育出来的Waymo,从它独立出来,就一直被视为自动驾驶行业的标杆。
自200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至今已经十年,估值超过300亿美金。
2019年12月Waymo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投入全球首个商业运营的无人出租车。
公司CEO John Krafcik曾是现代 汽车 的美国区执行总裁,在他的带领下,Waymo有着宏大的发展布局,主要分为三大业务板块,第一块是自动驾驶出租车,第二块是物流、递送服务(比自动驾驶出租车前途更广),第三块则是来自软件和技术授权。
今年3月2日,Waymo宣布首轮融资获得22.5亿美元,领投方为银湖资本、加拿大养老金投资委员会和阿布扎比基金Mubadala,加上另一笔7.5亿美元投资,Waymo从外部投资机构募集的资金累计达到30亿美元。
这是Waymo首次获得Alphabet以外的投资。
背靠母公司谷歌,Waymo就像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天选之子,但其实公司的发展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也存在一系列的障碍,Waymo的首席执行官John Krafcik曾表示,无人驾驶 汽车 的普及“所需时间超出我们的理解”。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之下,Waymo缩减了其在加州和亚利桑那州的自动驾驶测试车队,4月7日宣布整个车队停运,从5月11日开始,才重新在凤凰城区域开始有限的自动驾驶测试。
Cruise:最好命,成立3年被GM收购
而另一边通用 汽车 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 受疫情的影响就不仅仅是停工这么简单。
根据彭博社5月15日报道,Cruise宣布裁掉约8%的全职员工,以应对疫情期间公司面对的困境。据报道,近160名员工会被永久解雇,其中40%是工程师。
丹?安曼表示,这是非常艰难的决定,但却是正确的选择。“很幸运我们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数十亿美元的银行存款。”
Cruise成立于2013年10月,位于加州旧金山,2016年通用 汽车 花10亿美金收购,之后成为了通用发展共享、电动自动驾驶 汽车 的子公司,由前通用 汽车 总裁丹?安曼(Dan Ammann)出任CEO。
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Cruise先后引入软银愿景基金、本田 汽车 和其他机构,再加上通用 汽车 追加投资,累计融资额高达72.5亿美元。截止目前,估值达到190亿美元。
Cruise业务的重心一直放在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和其他自动驾驶公司相比,Cruise更专注在旧金山复杂多变的城市环境中提升自动驾驶技术,根据2019年加州机动车管理局发布的报告中,Cruise的自动驾驶平均行驶里程仅次于Waymo。
今年1月,Cruise还推出了Origin自动驾驶 汽车 ,该 汽车 是为共享乘车而设计的,也可以转换为配送车。
一旦商业化运作,Origin将成为Uber和Lyft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虽然Cruise受疫情影响无奈裁员,但有通用 汽车 每年十亿的资金,Cruise依然留有退路。
Argo AI:背靠福特和大众,美国、欧洲双保险
《华尔街日报》6月2日报道,自动驾驶技术平台初创企业Argo AI,获得德国大众集团26亿美元投资。
此举使Argo AI成为了唯一一家在美国和欧洲都有商业合作伙伴的自动驾驶技术平台公司。
Argo AI首席执行官塞尔斯凯(Bryan Salesky)和Argo Munich副总裁施托勒(Reinhard Stolle)表示:“这次注资巩固了我们的资本优势。”
2016 年,总部位于匹兹堡的Argo AI由前Google员工Salesky和前Uber员工Peter Rander联合创办,2017年,被福特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如今,随着大众的注资,Argo AI由大众和福特共同控制。
在疫情之前,Argo AI一直忙着开发适用于福特2021年新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和高精地图,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福特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发布会上透露,会将其自动驾驶 汽车 的发布推迟到2022 年。
福特和大众共同分担开发自动驾驶 汽车 技术的费用,极大地保证了Argo AI的资金来源,同时也会加快Argo自动驾驶系统落地的脚步,整合到更多车辆中。
福特和大众两大车企的合力扶持可谓是及时雨,极大地缓解了Argo 在资金方面的压力,达成了保守中稳步发展的局面。
Aurora:逆势招兵买马
另一家背靠现代和亚马逊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urora,却有着另一番景象,不仅没裁员,还表示自己扩招了比2019年多一倍的员工。
而且还顺应疫情成立了Aurora Academy,为Aurora的员工设计打造有关可视化、传感器研发、数学基础、机器学习等方面的专家级课程。
Aurora的首席执行官Chris Urmson表示,该公司仍处于十分稳固的地位,有足够的资本运作,并会继续招募员工,推进全堆栈自动驾驶平台开发。
Urmson相信,自家自动驾驶车辆在疫情期间的应用,已经证明了公司技术的实用性。
如此信心满满也源于Aurora本身超强的实力,公司由三位联合创始人创立于2017年,这三位大咖分别来自谷歌X实验室、Uber和特斯拉的重要岗位,并且都曾参与自动驾驶研发,推动了自动驾驶 汽车 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Aurora 的核心产品名为 Aurora Driver,这是一套能安装在不同类型 汽车 中的软硬件组合,帮它们实现自动驾驶。
与大众、现代和中国电动 汽车 生产商拜腾等合作,将其系统集成到 汽车 中。2018年,Aurora还与人工智能计算公司英伟达建立了合作关系,英伟达将向Aurora提供Xavier处理器,该处理器可成为自动驾驶系统的基石。
Aurora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式平台,提供整合技术方案,为车企和其他厂商提供建立自动驾驶系统服务。
2019年,Aurora B轮融资5.3亿美元,投资机构包括红杉、普信、亚马逊等。6月又得到了现代 汽车 的投资。自成立以来,Aurora 已经拿到了 6.9 亿美元的投资。
今年3月份,美国研究公司Navigant Research发布了年度自动驾驶技术开发排行榜(根据公司战略部署和执行情况),其中Waymo,Argo AI,Cruise和百度Apollo进入行业TOP4,领先全球自动驾驶市场。
在政策和资本加持之下,国内的自动驾驶公司从一开始跟跑硅谷,到日渐强大,逐渐开始和美国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并行。
在2019年加州公开发布的道路测试里程排行榜上,中国初创企业小马智行力压众多美国企业排名第三,百度Apollo位居第四。
百度、蔚来、北京新能源、戴姆勒、小马智行、腾讯、滴滴、奥迪、重庆金康、四维图新、丰田和北京三快等13家中国公司的77辆自动驾驶 汽车 行驶了104万公里。
滴滴更是挺过疫情,今年5月拿到国内自动驾驶公司获得的单笔最大融资,6月又成立自动驾驶安全工作管理委员会,系统化、标准化推进自动驾驶研发、测试、运营各阶段安全管理。
在中国,滴滴经营着全球最大的交通网络之一,拥有高达80%的市场份额,提供了海量的路网数据。
2019年8月,滴滴将自动驾驶部门拆分为一家独立子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和业务开发。
滴滴表示,获得资金支持后,将加大研发测试投入、车路协同及相关AI技术投入, 探索 区域落地,同时进一步加深与 汽车 上下游产业合作,加快自动驾驶量产进程,推动全球 汽车 与交通产业的变革。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正与旗下的小桔车服及滴滴金融合力建立智能出行生态圈,覆盖包括充电桩设立、维保、保险等未来出行整体解决方案。
4年前,无人车是真的香。
2016年,GM花10亿美元大手笔买下自动驾驶初创企业Cruise Automation,Uber给刚刚成立8个月的自动驾驶卡车公司Otto投资6.8亿美元。
美国 科技 界对自动驾驶势在必得。四家市值破万亿的 科技 公司都在研究无人车。
谷歌不用说,坐拥估值第一高(300亿美元)的无人车Waymo。苹果低调,从5年前开始默默研究自动驾驶 汽车 ,今年预计将投入近190亿美元研发。
微软虽然没有造车的想法,但在研究如何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好的自动驾驶技术和服务平台。亚马逊一直对自动驾驶感兴趣,2019年投资Aurora,估值25亿美金。
按照马斯克的预言,2017年,特斯拉的无人车就能环游美国一圈。按照GM通用 汽车 的说法,2019年就能实现无人驾驶。
然而,自动驾驶错失的不仅是一个个大胆、充满野心的预言,还有资本的耐心。
从2019年开始,融资回落,热潮褪去,一连串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搁浅死。
明星选手Drive.ai,背靠AI专家吴恩达,命悬一线,差点死亡,好在苹果在紧急关头出手收购。Roadster.ai从弄潮儿到深陷丑闻、失败不足一年。Otto风光没多久,创始人就被前东家谷歌起诉,被判决“偷窃商业机密”犯罪,赔不起1.79亿美元的罚款,只能关门大吉...
进入2020年,自动驾驶公司似乎更难了。无人卡车Starsky Robotics,融资困难,无奈破产;曾估值32亿美金,硅谷独立发展、规模最大的无人车公司Zoox,紧急卖身;Cruise、Kodiak Robotics、Ike等纷纷宣布不同程度的裁员...
据PitchBook调查,自动驾驶 汽车 初创公司平均每月花费160万美元,是金融 科技 、医疗 健康 公司的四倍。
对于无人车公司来说,不仅成本耗资巨大,而且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有可能全盘皆崩,搏一把的成本太高。(Uber无人车撞死行人事件,导致Uber自动驾驶停工8个月)。
能否获得资金、能不能商业化落地、规模化营收,成为检验公司能否存活的残酷淘汰标准。
《纽约时报》观察员指出,疫情加速了已经发生的行业震动,2020年,一家自动驾驶 汽车 初创公司破产,一家自卖自身,四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裁员。
不过,疫情下危、机并存。
融资难,但不是没机会。疫情的传染性,突显无接触服务的重要性,无人驾驶技术或将重新获得资本青睐。
Waymo、Cruise、Argo AI背靠大树好乘凉,Aurora积极联手车企,解决资金和商业落地的核心问题。
一直特立独行的Zoox,如今也积极投奔零售业巨头亚马逊。
新一轮淘汰赛拉开了序幕,未来将是更加激烈和残酷的神仙打架。
数据显示,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预计将超2万亿美元。逆势扩张,能够抓住机遇的公司,未来未必不能与微软、谷歌、苹果、亚马逊这几家市值万亿美元的巨头一决高下。
福特 汽车 公司发言人丹·皮尔斯说,福特计划2023年前,在其自动驾驶业务上投资超过40亿美元。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还远远没有准备好的现在,克服当前状况,保证资金持续注入,不断完善软硬件实力是重中之重。
无人车的下一个5年,情怀梦想和填饱肚子之间的选择,现在看很明晰了。
-END-
通用汽车旗下品牌,雪佛兰 凯迪拉克 别克 2010后分别生产了那些车型,价格如何? 谢谢了
今年 5 月,估值超过 32 亿美元的硅谷自动驾驶企业?Zoox?被曝正寻求买家,潜在买方名单中包括了全球第一大电商企业亚马逊。
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双方正在进行深入谈判,目前仍未有最新进展公布。
这不是亚马逊和自动驾驶企业第一次同框,此前它已经投资了同在硅谷的自动驾驶公司 Aurora。
不只是自动驾驶,亚马逊还罕见地在去年 2 月以领投方的身份投资了美国的造车新势力 Rivian。
为何电商巨头亚马逊对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如此热衷?这背后到底有何种考量?
历时 25 年,杰夫·贝索斯将亚马逊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网上书店打造成了全球第一大电商企业,目前其总市值为?1.23 万亿美元,仅次于苹果和微软。
这样一家庞大的电商企业,每天要应对的是全球数亿用户的购买需求。
为提升竞争力,保证体验,亚马逊的货品配送周期被控制在 2-3 天左右,特别是针对会员用户,力求做到次日达。
因为这些严苛标准存在,打造一套完善的物流体系是亚马逊的命脉。
亚马逊很早就开始建立自有的物流体系。
外媒 Wired 在 2019 年 6 月刊发的一则报道指出,亚马逊已拥有?40 架飞机、30000 辆货车用于空运以及城内配送。
另外,在仓储物流环节,亚马逊在其运营中心里总共部署了超过?20 万个用于搬运货架、装载托盘和分拣包裹的仓储机器人和 AGV 小车。
整个 2019 年,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投递了超过?30 亿个包裹,其中一半订单由亚马逊自建的物流体系完成,其他则由外部物流合作伙伴承接。
如此大规模的配送需求,给亚马逊带来巨额的仓储物流费用。
以 2020 年第一季度为例,亚马逊在该项支出上花掉了约?115 亿美元,占据一季度营业成本的 26% 以上。
对于亚马逊来说,提升配送效率,缩减物流成本成为了未来技术革新的重中之重。
在过去的几年间,亚马逊一直在通过自主研发和外部收购、投资的方式来推进这一技术革新进程,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可以肯定的是,亚马逊的自有物流体系未来将发生两大重要转换:无人化和电动化。
物流体系向无人化的转换很好理解:亚马逊拥有的庞大规模的配送车队,车队需要配备大量的司机以及投递员。
未来如果能够利用智能化的手段替代部分的司机及投递员,亚马逊的物流费用将显著降低。
而在电动化层面,目前亚马逊的配送车队主要都是燃油车型,比如在 2018 年一口气采购了 2 万辆奔驰 V 系列厢式车,这些车辆的燃油、保养以及运营管理等费用相对高昂。
若车队实现纯电转换,其运营成本也将降低一个数量级。
围绕着无人化和电动化,这些年亚马逊针对物流体系的革新都做了哪些尝试?
故事要从 2016 年讲起。
2016 年,全球范围兴起了开发无人驾驶技术的热潮,亚马逊也在内部成立了一个前瞻性的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团队。
2017 年 4 月时,华人街日报刊文曝光了这一团队,当时的报道显示该团队由 10 几名员工组成,计划开发无人驾驶的叉车和卡车,来运输货物。
同年,亚马逊低调收购了一家研发无人配送小车的创业公司?Dispatch,以 Dispatch 团队为基础,亚马逊在西雅图建立了专门的硬件和软件实验室来开发无人配送技术。
在这一时期,国内的京东、阿里菜鸟也都开始了无人配送车辆的研发工作,可见电商巨头们的技术嗅觉都非常敏锐。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和产品化,2019 年 1 月,亚马逊自研的无人配送小车 Amazon Scout 正式亮相。
Scout 大小与一个 26 寸的行李箱接近,有 6 个电机驱动的轮子,车身周围配备了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件,可以对行进线路上的障碍物进行识别和避让。
为了安全考虑,这款配送小车的行进速度接近成年人的步行速度。
先期,这些车辆在亚马逊位于西雅图的总部附近的街道上进行测试。
在测试前,开发人员会利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等传感器对运行区域进行环境建模。
环境模型建立后,再与 Scout 的路径规划算法相匹配,车辆就可以进行模拟配送,训练成熟后再投入了实际道路测试。
在西雅图进行了数千次实际服务之后,亚马逊 Scout 配送车的测试在 2019 年 8 月被进一步扩大到加州尔湾市。
Scout 会在周一至周五的白天运行,尔湾市的亚马逊客户在网站下单后,可以选择普通人工派送或者是 Scout 送货。
在整个测试运营过程中,Scout 会有人类监督员陪同。
囿于法律法规以及产品的成熟度等多重原因,Amazon Scout 目前还没有迎来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不过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国内外的许多无人配送产品都走上了抗疫前线。
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巨头支持下,Scout 在末端配送市场上能够跑出健康的商业模式。
亚马逊物流体系的无人化革新,末端配送只是其布局的一小部分。城市配送和长途货运的市场规模更为庞大。
2019 年 1 月,美国网友在 10 号州际公路上发现了一辆车头带有?Embark?标识,车厢印有亚马逊 Prime 标识的货运车辆,这一车辆后来被证实是两家联合开发的自动驾驶卡车,Embark 主要负责自动驾驶系统开发。
1 个月后,亚马逊又参与了硅谷自动驾驶公司?Aurora?Innovation?5.3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因为 Aurora 的明星团队以及这笔投资金额巨大,这一投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无论是干线物流还是城内配送,自动驾驶技术对于亚马逊都有足够吸引力。
正如亚马逊在投后声明里表述的,「无论是在物流中心还是在道路上,自动化技术都有可能帮助我们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工作更安全、效率更高。我们为这些可能性感到兴奋。」
从 Aurora 的角度,有了亚马逊背书,其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落地也有了更多保证。
刚刚投完 Aurora 没多久,业内又传闻亚马逊要收购中国自动驾驶卡车公司图森未来。
但后来的事实是,图森未来接受了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 UPS 的投资。
传闻虽未成真,但亚马逊收购图森未来本身是存在合理性的,毕竟在无人货运业务的契合度上,二者可以说是非常「登对」。
亚马逊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野心并未就此停下。
今年 5 月,硅谷另一家自动驾驶明星创企?Zoox?被曝正在寻求出售,在潜在买家名单上,亚马逊赫然在列。
根据相关知情人士的表述,Zoox 的出售价格会低于其最近一轮融资后的 32 亿美元估值。
这不是一笔小钱,但对于全球市值第三大、电商领域第一大公司亚马逊来说,买下 Zoox 没什么压力,亚马逊需要考虑的是 Zoox 的价值是否能够和自身业务发展相匹配。
如前文所述,亚马逊自建的物流配送体系中包含大规模的城内配送车队,这些车辆绝大多数都是燃油车型,比如奔驰的 V 系列厢式车。
电动化浪潮下,这些配送车的变革,也将大幅降低亚马逊车队的运营成本。
在这条赛道上,亚马逊在 2019 年 2 月领投了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总额为 7 亿美元的一轮融资,而后又参与了另一轮 13 亿美元的融资。
Rivian 曾在 2018 年 11 月的洛杉矶车展上推出了两款纯电车型:R1T 皮卡和?R1S SUV。
这家公司被视为特斯拉的有力竞争者,其计划在 2021 年交付电动皮卡车型。
亚马逊投资 Rivian 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未来要采用 Rivian 的车型组建物流配送车队。已经确定的信息是亚马逊将向 Rivian 采购 10 万辆电动货车,当然,作为股东,亚马逊应该会拿到不错的报价。
今年 4 月,Rivian 对外透露将为亚马逊专门设计和制造一款全新的电动厢式车用于物流配送,亚马逊的 10 万台采购单应该就包含这款厢式车。
不过,亚马逊要用上这款电动车型,还需等待一段时间。
在这之前,亚马逊已经于今年 1 月向德国邮政旗下的电动车企业?StreetScooter?订购了 40 辆电动货车,这些车辆将在慕尼黑运行。
为此,StreetScooter 还在慕尼黑郊外的亚马逊配送中心安装了 60 个充电站。
2018 年,StreetScooter 联合福特推出了电动货车 StreetScooter Work XL,已经实现量产。
这款车的设计是基于福特的全顺大型货车,并配备了由 StreetScooter 设计的动力传动系统和车身。
针对未来物流配送体系的革新,亚马逊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就是无人机送货,该业务是亚马逊空中配送体系?Prime Air?的组成部分。
2013 年 12 月,亚马逊正式推出无人机配送计划,与地面配送系统进行配合。
由于美国政策限制,该计划进展缓慢。随后,亚马逊转战国外,于 2016 年 12 月在英国完成无人机商业测试。
亚马逊最新的一代 Prime Air 无人机配备了 6 个螺旋桨,还搭载了热像仪、摄像头和声纳以调整飞行轨迹,这款全电动无人机可以飞行 15 英里,并在 30 分钟内为客户送达 5 磅以下的包裹。目前,这一服务还未大规模铺开。
如果要总结亚马逊在物流配送领域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地面+空中配送的无人化和电动化」。
而这个愿景的实现,将仰赖于亚马逊的自主研发以及一系列被投公司的技术进展。
从这个角度看,在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领域,亚马逊将很有可能各收购一家创新企业。
在更大的出行领域,亚马逊也有很多收购/投资操作以及相关技术储备。
这些收购/投资的企业包含了 3D 地图制作服务商、快递配送服务商、货运平台等等,杰夫·贝索斯的个人投资公司 Bezos Expeditions 早期还投资了 Uber 3700 万美元。
针对于车载智能化这个领域,亚马逊依托自主开发的智能语音助手 Alexa 已经与包括福特、奥迪、宝马、大众和通用在内的大量车企建立起合作。
借助?Alexa Auto,消费者不仅能够远程启动车辆、检查燃油和胎压,还可在驾驶的同时传达语音指令,实现流媒体播放、天气查询、代办事项提醒等车内功能,甚至可以远程控制家用智能设备。
「将 Alexa 嵌入所有汽车」是 Alexa Auto 的战略目标,而以语音交互则是其进军汽车行业的战略基点。
2019 年 7 月,路透社在一篇报道中对亚马逊在 2016 年 12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获得的 5000 多项专利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至少有 210 项专利涵盖了从无人机到自动驾驶车辆和运输等相关的主题。
这比谷歌和苹果的同类专利还要多。
未来,这些专利怎么用,自主权完全掌握在亚马逊的手中。
作为世界首富和全球最大电商公司的掌舵人,贝索斯在交通出行领域到底会下出怎样一盘棋,值得期待。
眼下,对自家物流配送体系的完善和更新,是亚马逊这个庞大商业体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如果自动化与电动化革新顺利完成,这家电商巨头将从中获取巨大的收益。
反过来,这样一家万亿美元的公司,创造出来的商业机会,也将让未来诸多在自动化和电动化领域的创新企业获益。
同理,在中国,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也在物流配送的自动化领域进行着广泛布局,这样的产业变革也将创造无穷的商业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AuRORA是什么牌子的汽车?
凯迪拉克分部(Cadillac):1902年由美国人亨利.利兰建立,取名凯迪拉克是为了纪念底特律市的创建者法国人安东尼.凯迪拉克。1909年凯迪拉克公司被并入通用公司,成为通用公司生产豪华轿车和跑车的分部,其产品是通用公司最高档次的。主要产品有赛威(Seville)、帝威(Deville)、凯帝(Catera)等。
别克分部(Buick):1903年由大卫·别克创建,1904年被转手卖给通用公司创始人杜兰特。主要产品有世纪(Century)、皇朝(Regal)、林荫大道(Electra/Parkavenue)等,现在是通用的中端品牌。
雪佛兰分部(Chevrolet):1911年杜兰特离开通用后与瑞士赛车手路易斯.雪佛兰合建雪佛兰公司。1918年杜兰特回到通用后公司被并入通用,此后一直是通用公司最大的分部,主产经济型车及中、高级跑车。主要产品有卢米娜(Lumina)、卢米娜多用途车(LuminaAPV)、星旅(Astro)、卡玛洛(Camaro)、克尔维特(Corvette)、迈瑞宝(Malibu)、万程(Venturo)、飞越运动厢体车(TransSport)等,现在是通用的低端品牌。
庞蒂亚克分部(Pontiac):1907年底特律市附近的奥克兰县旁蒂克市一名马车商建立了奥克兰汽车公司,1908年被并入通用公司。1925年因生产的旁蒂克牌汽车受到欢迎,故在1932年将奥克兰分部改名为旁蒂克分部,生产中档汽车。主要产品有太阳火(Sunfire)、博纳威(Bonneville)、格兰艾姆(GrandAm)、火鸟(Firebird)、飞越运动厢体车(TransSport)等。
奥兹莫比尔分部(Oldsmobile):由美国汽车业开创者之一兰索姆.奥兹建立于1897年,1908年并入通用公司,是美国第一个大量生产销售汽车的企业,以产中档车为主。主要产品有阿莱罗(Alero)、Aurora(锕猓⒍探#–utlass)、激情(Intrigue)、88(Eightyeight)、摄政王(Regency)、剪影厢体车(Silhouette)等。但已退出车坛。
土星分部(Saturn):1985年通用公司决定新建土星分部,企图开发先进的土星牌轿车以抵御外国轿车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分部设在田纳西州春山市,是通用公司唯一从内部建立起来的公司。主要产品分为豪华轿车SL、旅行轿车SW和跑车SC。
如果是 家庭 用车....不建议买通用汽车..太费油
几十辆车撑起400亿市值:图森未来跌破发行价,卡车自动驾驶是画饼
AURORA是奥兹莫比尔汽车的一个系列品牌。
奥兹莫比尔在2001年重新打造了Aurora。现在的Aurora更小一点,轻一点,而且首次增加了V6引擎。对于计划中的新奥兹旗舰车,这是一个有些奇怪的进化过程。奥兹莫比尔是一款豪华车。这款车1994年就准备好了。当年奥兹莫比尔推出这款车是作为公司重新定位计划的一部分。这款奥兹莫比尔的中型轿车旗舰带着全新的稍小一点的尺寸以及更灵活的操控,还有和奥兹莫比尔另一款Intrigue十分相似的外貌出现在市面上。
引擎奥兹莫比尔AURORA自稍低价的奥兹Intrigue——产生的215马力和312牛顿米(230磅英尺)的扭力。这组参数刚刚超过雷克萨斯ES 300的210马力和298牛顿米(220磅英尺);带给这款奥兹Aurora非常令人满意的性能。前轮驱动轿车所使用的这款V8引擎改型自凯迪拉克的北极星V8引擎。
变速器Aurora使用的唯一变速器是很多通用汽车车型都装备的四档自动变速器。在试驾V6引擎版和V8引擎版的过程中,V6引擎的试驾车在换档和动力管理方面没有V8引擎版Aurora来的非常精细。
底盘2001款Aurora使用了新的底盘,更精细的悬挂调校保证了控制平衡性,同时还使用了一些轻质材料。比如,所有的 Aurora都使用了铝制的引擎盖,而不是原来的钢制引擎盖;Aurora V8引擎版的行李厢盖也是铝制的。因此,即使是V8引擎版的Aurora也比前款轻了75公斤(165磅),而使用较轻的V6引擎的Aurora则轻了 129公斤(285磅)。
车身新Aurora的车身风格很美观,但是不如旧款那样引人注目。旧款的风格可能会让一些潜在客户止步。新Aurora和其他车放在一起,一点也不起眼,完全混在了一起。
轴距虽然相比前款轴距缩短了4.1厘米(1.6英寸),长度少了15.5厘米(6.1英寸),但是车内的环境还是非常舒适。Aurora 5.06米(199.3英寸)的总长超过了ES 300,LS和TL,而且,Aurora在后排座位的头部,腿部和肩部空间都超过这些竞争对手。
座位Aurora前排座位的风格和支撑性能给人惊喜的感觉:前排座位还包括了侧面支撑座垫。所有Aurora的座椅都是真皮包裹,但
是后排中间位置的乘客需要忍耐一下有些僵硬的椅背。这个位置的乘客只有腰部安全带:考虑到很多小型车——这些车的后排座位空间远不如Aurora的大——都提供了后排中间座位的三点式安全带。试驾的V8引擎版Aurora,其中一个后排座位的肩部安全带不能正常收回,总是卡在某个点;而且,在拉出来的时候也会发出奇怪的摩擦声。后排中间位置的乘客也没有头枕。其他乘客都有,但是后排乘客的头枕不可调节。
细节Aurora车内使用的胡桃木饰是真的木头,很多竞争车型使用塑料的仿木饰。这款Aurora行李厢容积是0.422立方米(14.9立方英尺),相比前款减少了0.028立方米(1立方英尺)。厂家希望新款的年销量能达到45000台——奥兹去掉了一些设备,例如基础型V6引擎版Aurora中的牵引力控制系统。即使在Aurora V8引擎版里,Bose音响系统,加热前排座椅和天窗也都是可选件。但是,价格稍低的2001款讴歌TL则是标准配置了了牵引力控制系统,Bose音响系统,带加热器的座椅和天窗。
微涨1.3%,在二季度财报发布带来大跌9.91%之后,图森未来股价少见的回升了一点。
8月6日,在股价跌破40美元的发行价后第五天,图森未来发布了其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Q2营收148.2万美元,上年同期为26.3万美元,同比增长46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1.17亿美元,同比扩大316.6%(上年同期为2808.4万美元);运营亏损1.21亿美元,同比扩大331.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基本亏损和摊薄后亏损均为0.64美元,上年同期为0.49美元。
亏损原因是“三费”的增加。图森未来二季度研发支出为7589.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197.9万美元增长245.3%;销售和营销费用为104.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4.3万美元增长328.4%;一般行政费用为4242.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20.7万美元增长714.5%。但显然,这个业绩是令投资者有点失望的,在业绩发布会,图森未来当日股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从具体业务来看,对图森未来有两个指标最为关键,分别是:道路行驶里程和卡车预定数量。财报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道路行驶里程为460万英里,环比增长26%;卡车预订数量总计为6775辆,较一季度新增预订1000辆;地图映射英里总计达8500英里,环比增长70%;营收英里数为88万英里,环比增长46%。这两个数字都没有特别的令人兴奋,甚至可以说进展并不大。
在自运营车队上,在招股说明书中,图森未来当时有70辆L4卡车运行,二季度报表没有披露具体的数字,但从资产表来看,目前这一数字没有太多改变。
尽管盈利看起来遥遥无期,但也有像ARK Invest这样的投资公司依然坚定的看好图森未来。但对于图森未来和更多商用车自动驾驶公司来说,能否将商业故事最终实现依然是一个未知事件。
01
上市4月:市值坐过山车
今年4月15日,图森未来正式在美国上市,每股定价为40美元,总市值84.8亿美元。但从上市之后到现在为止,图森未来的车队规模还是在70余辆上,与4月上市的时候并没有太多进步。不过,尽管其当时收入只有区区184万美元,头顶着“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的称号,图森未来最开始在资本市场有着不错的表现。
在6月30日,图森未来达到了上市以来的最高值,股价一度突破70美元,达到了79.79美元/股,市值超过了160亿美元。但随后,进入7月之后图森未来的股价开始出现了连续性的下滑。在第二季度财报发布之后,图森未来股价大跌9.9%,最后收盘价为33.91美元,市值70.89亿,这是6月以来的股价新低。
但对于图森未来来说,好的一面是上市成功让其获得了关键的现金储备。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图森未来拥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14.90亿美元,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为2157.5万美元。拥有限制性现金150.6万美元,而而截至2020年6月30日为75万美元。而挑战性的一面是,资本市场需要图森未来尽快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来。
任何一个好的商业,如果只是停留下在故事层面,则毫无意义。在暂时摆脱融资困境后,图森未来开始面临技术难关和商业化落地的新一关。
图森未来成立于2015年9月,主攻以计算机视觉为主的可商用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主营业务是面向全球市场提供无人驾驶卡车货运服务。图森未来的业务主要在美国。图森未来打造了自主货运网络AFN作为其商业落地的场景:该网络由无人驾驶卡车、物流枢纽中心和监控构成。其盈利模式分为两种:
1)物流公司向图森合作的OEM购买自动驾驶卡车,并向图森交付TuSimplePath订阅费,费用按里程收取,为0.35美元/公里。订阅后即可使用图森全栈自动驾驶能力(包括软件、联网、高精地图及保险等服务)。
2)客户直接向图森车队下运送订单,按照1.45美元/英里标准收费。两种收费模式都以里程计费,能大幅降低货运成本,提升货运安全。此外里程计费比一次性收费盈利能力更强,图森通过AFN将打造自身货运生态平台。
这不是货运版滴滴,业务的构成更为复杂。图森未来计划,到2024年时,其将绘制总计4.6万英里的美国洲际公路系统,届时AFN的运营路线将是目前的16倍。若该计划进展顺利,到2024年时图森未来的卡车可以在美国48个州的主要运输路线上行驶。
不过,“AFN”目前仍处于开发和商业化的早期阶段。因而,在 AFN 大规模商业化之前,图森未来必须增加用户数量,发展终端网络,扩展其高清数字地图路线,增加专用 L4 自主半卡车的数量。同时,在研发上也要有里程碑式的突破。“迄今为止,我们仅从我们在 AFN 上提供的货运能力服务中获得了有限的收入。“图森未来在二季度财报中承认了其业务的规模发展处于艰难的 探索 期。
除自营卡车自动驾驶网络(如上所述,有三种收入模式)外,向外输出技术也是图森未来的规划之一。其招股书显示,在2020年图森未来就已与Navistar及大众旗下Traton展开前装量产合作,计划打造并交付L4级无人驾驶卡车。专用 L4 半卡车预订量已超过 6,500 辆,比上个季度增加了1000辆,相对庞大的卡车市场来说,这当然不算是什么。
亏损和业务增长缓慢依然是困扰图森未来的关键问题。招股说明书显示,018年至2020年,图森未来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幅度逐年扩大。这三年,他们净亏损分别为:4503万美元、8488.3万美元、1.77亿美元。总计3.069亿美元,约近20亿人民币。亏损的主要原因是高额的研发投入,2018年至2020年,图森未来的研发支出分别是3227.8万美元、6361.9万美元和1.32亿美元。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其运营及研发成本还会增加,亏损还会继续。
02
拥挤的赛道:卡车自动驾驶没有第一
相对乘用车而言,商用车被认为是最早可能实现自动驾驶的细分市场。这是由使用场景决定和行业特点所决定的。商用车的线路相对单一,且一些地方有封闭式环境,限定场景包括园区、港口、自动泊车和矿区等。而从使用来看,运输成本中很大一块是人力成本。中国物流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增速高于货运费增速。
根据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的数据,2009年至2018年间,人力成本年增长为10.0%,柴油价格年增长2.7%,而货运费由于竞争的加剧年下滑0.75%。且在2020年,运输成本占到了物流总成本的53%,人力成本增长最快为81.5%,配送成本增长了35.5%。物流公司对降低成本的需求非常迫切。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注意力和资源向商用车领域倾斜。
在国内,嬴彻 科技 和智加 科技 被认为是其在国内最直接的竞争者。另外,早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小马智行也在加速布局,今年3月小马智行首次公布了其卡车业务品牌名称——“小马智卡”。近日,曾称“不造车”的滴滴也被爆出正在由CTO韦峻青带队,开始自动驾驶重卡方向的研究。从滴滴离职的无人车团队开创者何晓飞创立了飞步 科技 ,计划无人货运起步,并自研AI芯片。
在国际上来看,除了Waymo这个大对手之外,美国自动驾驶公司Aurora宣布要进军自动驾驶重卡,而Nuro也在去年宣布并购卡车自动驾驶初创公司Ike。除了自动驾驶服务商外,部分主机厂商也早已在自动驾驶卡车赛道布局。2019年,戴姆勒卡车公司收购了无人驾驶卡车方案公司Torc Robotics的多数股权,随后成立了无人驾驶技术集团。今年3月份,戴姆勒明确表示,将无人驾驶的重点从乘用车转向卡车。
Waymo在今年6月份宣布了一轮25亿美元的投资,并表示这笔投资将用于推进其自动驾驶技术和团队发展。而Aurora今年7月份时其在官网发布声明,已与一家SPAC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将在近期以SPAC的方式完成上市。 在图森未来上市之后,其在国内的对手发展速度显然都在加快。
以嬴彻 科技 为例,在8月2日,嬴彻 科技 宣布其获得了总额为2.7亿美元的B轮融资。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研发等领域,嬴彻 科技 将对其全栈自研的卡车自动驾驶系统“轩辕”进一步加大投入, 并加速电动化领域的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1月,嬴彻 科技 刚获得了1.2亿美元的A+轮融资。此时距离上一轮融资,刚刚过去8个月。
而智加 科技 在5月表示已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AC) Hennessy Capital Investment Corp. V 签订合并协议,合并完成后,智加 科技 将使用股票代码“PLAV”于今年第三季度在纽交所挂牌交易。根据交易条款,合并后,智加 科技 市值约33亿美元,并将获得约5亿美元的新融资,其中约1.5亿美元来自BlackRock、D. E. Shaw等基金投资人,约3.45亿美元来自HCIC V
在自动驾驶第一股被图森未来获得以后,对量产第一辆自动驾驶卡车的争夺在暗中进行。
自2019年起,嬴彻 科技 与中国重汽、东风商用车等联合开发自动驾驶重卡的量产车型。根据该公司此前介绍,这两款产品将是“全球最早”的量产型自动驾驶重卡,两款车都搭载了嬴彻全栈自研自动驾驶系统“嬴彻轩辕”,并计划于今年年底量产下线。
不过,早在今年4月,中国一汽旗下的解放 汽车 就已发布了其与智加 科技 合作自动驾驶重卡——J7卡车。官方表示这是一款具备L3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重卡。对此,嬴彻 科技 强调器产品是“全球首台具备全冗余L3级自动驾驶能力的卡车”。尽管竞争对手们对于“第一款”定语不同,业内也还有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量产的竞争已经开始打响。
03
走出“故事”阶段:技术落地难
从商业车自动驾驶来看,他们虽然在具体方式上有不一样之处,但基本都是“技术+运营”的模式下的变种。图森未来的主战场在美国,它与美国速运和一些大型货运公司合作买车,而自己也做运营,在路线上采用L4级自动驾驶;而嬴彻 科技 则背靠股东G7公司,母公司可以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为嬴彻 科技 提供车辆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帮助。所以嬴彻 科技 建立目前三家公司中最庞大的自营车辆队伍。它的目标是在未来建立5-10万台的运力。
嬴彻 科技 创始人马喆人对明镜pro表示,不仅研发技术,而且同时布局运营,是考虑到了技术最终是要产生价值才有意义。而智加 科技 的具体路径又稍微有一点不同,其则主要依托满帮集团的网络,选择和满帮一起做运营,这家公司目前的目前核心定位为技术服务商,不做运营。它的逻辑很明确,要做运营得先买车,这对于初创公司或者互联网创业者而言,资本要求太高了,也太重了。
但是满帮和智加 科技 已经签署了在“商业化运营、车辆销售和L4无人驾驶技术研发”上的深度合作,所以未来还可能有更多想象的空间。但做不做运营可能会成为一个纠结的问题,如果做成了车队,那么资产由过重,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看不是好消息;但是另一方面车队带来的数据和场景测试,包括对物流的环节的完全掌控是有价值的。但要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过多的介入货运市场的其他环节,会引发物流公司等抵触。
卡车自动化落地的另一个问题是成本短期内无法下降。据咨询公司统计,目前全球卡车货运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且将于未来进一步割裂,目前人力成本已占卡车货运成本40%以上,第二成本为油费,自动驾驶能节约卡车货运成本50%左右。当年各家的解决方案来看,成本都还比较高。比如目前图森的解决方案硬件成本较高,为9万美元左右;但据图森估算,其L4卡车为物流公司节约的人力成本一年高达9.5万美元,增量硬件成本当年即可回本。
不过,核算来看,L3的传感器成本在8-10万左右,车主可以在2年内就把这些成本节省下来。比如解放J7,省油10%,预计一年半收回L3成本。一般来说,通过辅助驾驶,车辆每年的油耗可以节省2-3万左右,也减少了车损,增长了整个卡车的生命周期,同时也降轻了司机和车辆管理成本,综合下来2年就可以覆盖L3传感器的成本。但是,这只是理想状态的结果,如果商业落地不及预期或者说是技术的整套生产规模没做扩大,成本是很难下降的。
除此之外,不管是那一家其实在技术上都是无法判断未来的,且技术的实现是不可预测的。目前,主流技术路线可以按照硬件传感器层面划分为纯视觉路线(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路线两类。这种路线上的分歧在商用车上也很明显。
目前图森 科技 直接进入L4级的开发,其采用的是视觉方案,原因是激光雷达成本过高,而视觉系是低成本、可商业化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嬴彻 科技 则是融合了立体视觉和低成本激光雷达,现阶段是L3自动驾驶。还有就是测距问题,卡车自动驾驶与乘用车的主要差别是测距问题。目前,图森的官方数据是1600米,而赢彻是1000米,智加 科技 也说自己是1600米,但这些数据是否可靠仍存疑。
在感知环节中,激光雷达、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三项主要传感器的感知距离都在300米以内,而谷歌旗下的Waymo一向被视为无人驾驶界的技术领头羊,其所能实现的感知距离也仅为300米左右。在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尽管概念火热但是技术如何落地将是关键问题。招银国际认为,自动驾驶细分领域将遵循以下落地时间线顺序:
L2.5级(L2)别自动驾驶> Robotruck封闭场景L4 > 开放场景L3级别自动驾驶乘用车及L3级别Robotruck干线物流> 特定区域L4级别Robotaxi > L4级Robotruck端到端物流> 全场景L4 > 全场景L5。但这仅作为一家之言。“封闭场景的实现相对容易很多,这也是外界看好商用车的原因,而干线物流潜力很大但落地难度也很大。”一位分析人士指出。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aurora汽车报价”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