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汽车厂商频临破产_三家车企破产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三大汽车厂商频临破产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三大汽车厂商频临破产的话题。

1.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破产会带来什么后果?拜托各位了 3Q

2.3月新势力:埃安单月破4万 四家濒临破产!

3.已破产或危在旦夕的这些汽车品牌别买 售后未必能善后|汽势

三大汽车厂商频临破产_三家车企破产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破产会带来什么后果?拜托各位了 3Q

       美国的汽车公司倒闭,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后果呢? 第一,经济上引起连锁反应。除了汽车公司本身,还将造成上万家各类零件制造商严重亏损以致倒闭,导致失业人数直线上升,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汽车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的分析报告指出,任何一家或多家汽车公司的倒闭,仅仅在第一年里,就会在全国造成300万人失业,比今年全年失业人数高出一倍以上,以及减少1250亿美元的直接收入。随后几年里各种间接损失还将逐渐扩大。美国参议院的报告披露,美国汽车公司直接雇员接近40万人,另有450万人在与汽车相关的工业工作,此外还有200万汽车公司已退休员工和家属依赖于汽车公司提供退休金和医疗保险。各界的共识是美国汽车公司倒闭对美国当前的经济是灾难性的,会给美国社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例如,如果美国汽车公司倒闭而不再支付退休者的退休福利,仅此一项,每年就要耗费联邦政府和纳税人高达3000亿美元,因为依照法律,一旦公司破产,所有的退休福利必须由联邦政府退休福利担保机构Pension Benefit Guaranty Corporation(PBGC)接手,这有点相似于FDIC对个人银行存款10万美元以下的保险。几乎可以肯定,突然间增加如此大的负担,PBGC需要政府注资救援才不会破产。 第二,造成许多领域的技术研究停滞和倒退。汽车工业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包括机械、电子、材料、化工、计算机、质量管理,等等,美国汽车公司除了自己内部的设计、研究和开发,也通过资助大学、研究所和其它公司开发研究新技术,每年花费高达几百亿美元,其对科研领域的赞助费用之大范围之广,仅次于美国政府。尽管外国汽车公司也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上投入巨资,但他们的核心技术都保留在本国。如果美国汽车公司倒闭,美国将在很多领域失去核心技术和研究开发能力,并从此在一些领域里特别是设计和制造业方面丧失竞争力。 第三,美国制造业的脊梁有可能就此断裂。汽车工业向来是美国制造业最重要的基础,以美国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制造业为美国顺利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迅速崛起为超级大国,功不可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紧要关头,应美国政府的请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美国主要的汽车公司,不计成本,用最短的时间将汽车生产厂改造成生产军用飞机、坦克、大炮及各类轻重武器和军需装备的工厂,汽车工人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生产制造了充足的战争物资,使美军和盟军从未感受到物质的匮缺。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正是美国强大的制造业,奠定了最终战胜纳粹德国的基础。 如果美国汽车公司倒闭,以德国和日本汽车公司为主的外国汽车公司会增加汽车进口和在美国建造更多的工厂生产汽车,逐渐填补美国汽车公司留下的市场空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外国汽车公司的主要设计、开发和研究都会依靠自己的工程师在自己本国进行,在美国仅仅是建厂生产和销售汽车,然后把利润带走。设计能力和核心技术大大减弱的美国制造业,注定会就此一蹶不振。 第四,失去了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核心技术,美国军队的军用车辆及零配件,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国汽车公司,除了保密的因素,还可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美国政府难以及时取得完全的支配和控制。 第五,消费者最终将受到损害。一旦少了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外国汽车公司失去了部分压力,继续开发新车和新技术的动力也会随之减弱。结果是消费者将面对更少的选择,车价会上涨但质量不一定更好。 这次汽车工业的严重危机,主要是金融风暴的牺牲品。信贷极度紧缩甚至断流,使得消费者无法获得贷款购买汽车,人们对经济前景担忧难免紧缩开支。由于汽车是昂贵耐用品,自然首当其冲,因为推迟几个月买车不至于给一般人的生活带来明显影响。而汽车工业的运营成本非常高,难以承受这种突然的销售量大跌。可以说,这次汽车工业危机基本上就是这次金融危机衍生出来的,受到的影响最大。既然政府决定出资救援金融公司,那么救援汽车公司也就顺理成章。 如果全球经济继续恶化,美国的汽车公司很可能并不是唯一需要政府援助的汽车公司。 救援美国汽车公司可能需要250~500亿美元,是很大的一笔钱。但是从经济上考虑,不救援的话,整个社会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任凭汽车公司倒闭的损失估计最终会超过数千亿美元,无疑会使得当前已经十分险恶的经济状态进一步恶化,同时还会产生对社会经济的长期负面影响。 当然,美国汽车公司本身也存在很多弊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生产成本太高。由于历史的原因,美国汽车公司的工人都属于美国汽车工会(UAW),而后来在美国建厂生产汽车的外国汽车公司的工人,都没有加入汽车工会。汽车工会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远远高于非汽车工会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此外,美国汽车公司每年还需花费巨资为数量十分庞大的退休人员及配偶支付退休福利,而外国汽车公司基本没有这一项费用。这样一来,生产每一辆车的成本,美国汽车公司平均要比外国汽车公司高出1000—2000美元。这就大大削弱了美国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也使得美国汽车公司难以拿出更多资金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如果这次国会能够批准对美国汽车公司援助,希望能够借此作为一个契机,设置受援条件迫使汽车公司和工会作出实质性的变革,特别是要削减成本,确实把汽车工会工人的工资和福利降低到与外国汽车公司工人相当的水平,进一步缩小公司的规模,同时大大提高生产灵活性和市场适应能力,设计生产出更适合市场的产品。 依靠政府救援只能缓解暂时的困难,只有确实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美国汽车公司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 事实上,在去年底汽车公司与工会达成的新一轮劳资合约里,工会做出了历史性的让步,同意大大降低工会新雇员的工资和福利,基本与外国汽车公司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水平相当。还设立了员工自愿福利信托基金(VEBA),将从2010年开始,从汽车公司那里接过退休员工福利的责任。仅此一项,汽车公司每年可以节省下几十亿美元。也就是说,从2010年开始,汽车公司的负担会大大减轻,运营状况更趋健康。 正当降低成本的措施开始拟订和实施,汽车公司把命运的曙光寄托在2010年的关键转机时,却遇到了油价急速攀升,接着又是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致使信贷紧缩,经济低迷,汽车销售额暴跌至25年来的最低点,终于导致了今天的困难局面,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汽车公司的破产很可能会导致美国经济从全面衰退陷入萧条,整个社会要从萧条中恢复过来需要消耗更多资源,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 目前,美国汽车公司希望通过政府救援,能度过2009年。进入2010年,随着市场的好转和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美国汽车公司应该能够走上盈利的正轨。 汽车文化贯穿了整个美国近现代的发展过程,汽车工业直接造就了美国社会庞大而相对富有的中产阶级。如果美国汽车公司真的倒闭,如果这个汽车王国失去了自己的汽车工业,对这个被称为生活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来说,不仅是颇具讽刺意味,更将成为美国人心头永远的痛。

3月新势力:埃安单月破4万 四家濒临破产!

       随着汽车行业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合资汽车品牌,还是自主汽车品牌,如果不能跟上整个行业的发展,就必定会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车企华晨汽车,就是其中一家。

       华晨汽车集团的前身是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总部在辽宁省沈阳市。华晨汽车集团旗下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华晨汽车集团曾经与日本丰田、德国宝马和保时捷等自全球知名的车企开展过合作,自身也有着深厚的技术储备。早在2008年,华晨汽车全年销量就达到了28.5万辆,实现年销售收入410亿元。成立至今,更是获奖无数。不仅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00,更是在今年9月16日进入中国汽车工业整车20强的第7名。

       作为普通消费者,对于华晨集团的了解应该还是从华晨中华和华晨宝马开始的。

       华晨中华,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华汽车,属于华晨汽车集团的子品牌。第一代的中华汽车,早在2000年底就下线了。先后生产过中华尊驰、中华骏捷、中华H530、中华V5、中华V3和中华V7等多款车型。其中中华尊驰的定位最高,起售价的车型大概在10万元左右,顶配车型更是高达25万多元。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华尊驰不仅是中华汽车旗下的旗舰车型。即便是放眼整个自主品牌车企,在定位上能超越中华尊驰的自主品牌车型,几乎是没有。

       中华汽车的最后一款车型是中华V7,即便是有着宝马发动机的加持,中华V7的销量依旧是山河日下。也正是因为中华V7惨淡的销量,才导致了华晨中华走向了绝境。

       华晨宝马成立于2003年5月份,由华晨汽车集团和德国宝马共同成立。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销量最好的豪华汽车品牌之一,可以说在国内的发展非常顺利。目前华晨宝马旗下的部分车型,已经销往全球。不过由于华晨汽车一直在走下坡路,已经以36亿欧元的价格转让华晨宝马25%的股份给宝马汽车。这样一来,华晨汽车和德国宝马对于华晨宝马的股权持股比例将会变为25%和75%。这样一来,华晨宝马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大部分将会被德国宝马收入囊中。

       从数据上来看,从2015年到2019年5年的时间内,华晨汽车自主板块总亏损近35亿元。合资板块的华晨宝马,近5年的利润高达269亿元。

       至于和丰田合作的华晨金杯汽车,在前几年的时候市场占有率还是不错的。不过,后来被上汽通用五菱和长安商用车,销量也越来越低。后来华晨汽车又和法国雷诺汽车合作,生产金杯车型。

       根据华晨汽车集团今年上半年债券半年报显示,总负债高达1328.44亿元。近日,华晨汽车集团被申请破产重组。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已破产或危在旦夕的这些汽车品牌别买 售后未必能善后|汽势

       截至2023年4月3日,主流新势力汽车品牌已交出3月成绩单。在3月价格波动的影响下,有的车企扶摇直上,再创纪录;有的车企则原地踏步,遭遇销量瓶颈。

       这表明新势力依然未能形成稳固的市场秩序。同时,两家新势力恒驰、天际直接传出停产消息,威马和自游家则又面临新的危机,摇摇欲坠。

梯队拉开?埃安、理想稳了

3月新势力销量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市场梯队开始出现了。2022年,新势力前三品牌销量大都十分接近。但伴随着3月广汽埃安超4万辆的成绩,新势力销量第一(埃安)和第二(理想)已经拉开近一倍的差距,而第三(蔚来)和第二(理想)同样拉开了一倍的差距。

一季度以来,埃安表现出了极强的市场冲力,在一月销量(10206辆)“不振”的背景下,后来居上。2月销量达30086辆,3月则直接突破4万辆,创造了新的销量纪录。埃安官方称:“已迈入规模效应新阶段。”

       但2023年,埃安的销量目标为保50万辆,冲60万辆。这意味着,4万辆的单月销量要持续保持,并继续取得突破,埃安才可能实现年度销量目标。

位居第二位的理想,在一季度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累销52584辆)。这一方面表明,理想成功完成了产品切换,另一方面表明,理想的产品矩阵存在市场容量的短板。3月,理想也正式成为蔚来之后,第二家累计交付量突破30万辆的新势力。(不包含传统品牌孵化新势力)

       在10000辆以下的第三梯队,销量之间差距不大,但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势头。蔚来和哪吒虽然位居第三梯队前列,但同环比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3月,蔚来官宣充换电布局取得大进展,同时正式公布2023年新增1000座换电站和10000根充电桩,充换电业务的布局为蔚来整车业务带来的是利是弊?依然存在变数,但充换电业务布局已经明显成为蔚来2023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同时,在1、2月销量持续低迷的小鹏和零跑迎来回暖。3月,何小鹏表示,在P7i的推动下,小鹏门店内客流量、订单大涨。目前看,确实有所回暖,但小鹏依然处在10000辆关口之下,4月的小鹏或许会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零跑汽车在3月新车“降价上市”后,同样迎来市场回春,但6000辆左右的销量,显然无法实现盈利的年度目标。

       跨界造车的创维,3月销量依然维持在千辆以上,同时保持着近50%的海外出口。虽然销量稳定,但基数依然处于低位,寻求新的销量突破增长极是创维2023年的生存之道。

       值得注意的,截至目前,华为、赛力斯合作车型问界依然没有公布销量。这也侧面表明,近期围绕“华为”品牌的内部矛盾对问界带来了很大冲击。

传统车企 发力了

       除了明显的市场梯队,3月市场中,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势力品牌表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这确实与较低的往期基数有关,但长安深蓝3月销量已经超过了8000辆;北汽极狐和东风岚图的月销量都来到了历史新高,同环比增长率双双破百;同时,上汽智己、长安阿维塔月销量也均突破1000辆大关。

       除了表现强势的广汽埃安,长安深蓝超8000辆的销量既让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3月深蓝品牌SL03车型推出至高4.2万元的终端优惠,对销量拉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深蓝全新车型S7在3月也正式亮相,伴随着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车型矩阵的不断完善,第三梯队的市场格局将越来越乱。

       此外,岚图与极狐的双双爆发,也是3月市场不小的惊喜。3月,极狐品牌销量突破了2300辆,占比第一季度销量的近70%!在迎来新帅张国富之后,极狐品牌在销量上确实迎来了不小的突破。同时,3月北汽蓝谷向上交所申请了不超过80亿元的定向募资,主要用于极狐全新车型的研发,预计未来推出3款极狐全新车型。

       而与极狐市场定位相似的岚图,同样开始迎来市场增量。值得注意的是,岚图单月超3000辆的销量是建立在追光尚未上市的基础之上的,4月岚图追光将正式上市交付,依靠追光积攒的过万辆订单,岚图2023年的增长空间依然很大

       目前,传统车企孵化新能源品牌与造车新势力的市场冲突尚未完全显现,但已经表现出迹象。比如3月蔚来销量增速放缓了,市场定位接近的极狐和岚图则迎来了销量上涨;埃安的销量增长下,哪吒的销量很难再次回升;长安深蓝降价,小鹏的销量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在4月上海车展上,各家新势力会再推重磅新车型,这意味着市场竞争依然存在此起彼伏的变数。但竞争一定会越来越激烈。

淘汰赛很残酷 天际、恒驰掉队

       而在激烈的淘汰赛中,掉队者3月就开始出现了。

       3月24日,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旗下首款车型恒驰5已交付超900辆,但如果不能获得新增资金,恒大汽车仍将面临停产风险。而这900辆汽车,是将近半年的交付量。恒大汽车称,为了弥补资金缺口,预计最低需要290亿元的融资。

       3月,有消息传出,天际汽车已融资7.5亿元。但在3月底,一份《天际汽车停工停产通知》开始流传。通知显示,受公司资金情况和生产与销售计划影响,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员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按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生活费,员工可自行寻找新的就业机会,并主动离职。

       除了两家新势力明确传达出停产消息之外。仍有两家新势力在消失边缘挣扎,3月,威马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被上海金融法院冻结股权数额达40亿元。4月3日,有消息传出,此前保留核心造车团队的自游家的官方APP已经停止服务、官方网站无法访问、官方微博内容全部清空。这意味着,这家造车未成的企业可能再也撑不下去了。

3月新能源车企在“价格内卷”之下,并不好过。但广汽埃安、理想正羽翼渐丰,传统车企开始全面发力。

部分新势力依然面临挣扎、瓶颈、破产,市场的轮转依然向前。无法跟上节奏,只能被残酷淘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方得智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势Auto-First|柴小娜

        上个周末全球创投圈出现了始料未及的一幕,生存了40年为风投机构和初创企业提供服务与资金的硅谷银行(SVB),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让很多资金还在银行未取出的公司彻夜无眠。

        与硅谷银行类似,车企破产、暴雷、退出的品牌同样接二连三,不少车企倒在了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2022年,疫情、原材料、缺芯少电等因素,不但加剧了行业洗牌,对于消费者,最直观的影响是售后服务保障难题。

        目前的困境在于,无论退出或者破产,品牌方给自己留足了体面,官宣售后服务的妥善安排。然而,事情的关键正在于此,有部分品牌仅仅是将宣传的终身质保停留在宣传层面,未来消费者修车估计还是要自己找地方,不靠谱,也不一定指望不上。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15日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在具体商品投诉中,汽车及零部件位居第三位,2022年投诉43836件,2021年41624件,同比上升了5.31%。总体来看,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食品、服装、 汽车及零部件、通讯类产品、鞋。

       

        3.15消费者权益日在即,我们以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分类,看看过去一年消费者维权的处境。

广汽菲克、长安铃木、一汽马自达, 这些合资品牌想说爱你不容易

        曾经风光无限的这几个合资品牌,或者一拍两散,退回遥远的大洋彼岸,要么倒闭清算、或被拍卖生产线,数年积累的几十万车主维修保养遭遇难题。

        先来看广汽菲克。

        济南市民张先生是一位2022款大指挥官车主,春节前夕车被追尾,在到达位于润华汽车园内的Jeep 4S店后,售后人员表示:“目前店里也没有维修的件,而且不光店里没有全国都不好找,此前有一位泰安的客户找件找了两三个月。”

        最终,在耗费一个多月后,寻到了后尾门及后雾灯等配件,只剩后保险杠未寻到,目前的解决方案是用老款大指挥官的后保险杠。

        张先生遭遇的售后糟心事,源自2022年11月3日,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向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申请破产。这也意味着,入华16年,广汽菲克连带Jeep品牌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

       

        事实上,广汽菲克也曾有过高光时刻。2017年,广汽菲克的年销量累计超22万辆,2021年广汽菲克销量已跌至2万辆,今年上半年,广汽菲克累计销量不足2000辆。

        广汽讴歌的衰落与广汽菲克类似。早在2022年4月,广汽本田发布公告,为进一步促进电动化战略落地,广汽本田将整合广汽讴歌品牌资源,加入到电动化事业中。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讴歌品牌的现有产品。

        目前,广汽讴歌官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于2022年12月30日关闭,目前已经不提供新车信息查看和购买服务。

       

        讴歌在华官方客服表示,对于已经购车用户,官方4S店还将继续提供售后服务,用户可从官方APP进行服务预约查询。

        今年1月9日,广汽集团发布声明称,将继续通过合资企业网络为讴歌品牌中国客户提供售后服务。

        一汽马自达则更让人唏嘘不已。收获了无数车迷喜爱的马自达,在近日发出一则关于CX-8、CX-4与阿特兹即将停产的通告。通告显示,长安马自达工厂将于今年3月停止生产以上三款车型。

        2022年马自达上险量107602辆。至于售后问题,客服表示正常情况下上述停产车型的零部件可以供保10年,车主如有问题可去授权店进行保养、维修。

众泰、宝沃、力帆、华泰,这些破产了的难兄难弟品牌

        在历经北汽福田和神州优车两家金主后,号称比肩宝马、奔驰、奥迪(BBA)的宝沃汽车,随着一纸文书正式宣告破产。

        2022年12月,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公司收到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11月29日作出的《民事裁定书》,裁定宣告北京宝沃破产。

       

        2016年4月,宝沃第一款SUV车型BX7正式上市。2016年至2018年,宝沃累计销量10.69万辆,2020年宝沃汽车的销量8740辆,2021年仅3612辆。

        即使销量有限,但这也意味着数十万车主的后续维修保养等服务。

        根据北京宝沃此前发布的致广大宝沃车主的公开信显示,宝沃汽车出现债务危机,面临破产境地。在政府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本着对车主负责的态度,已就宝沃汽车售后服务保障做出妥善安排。宝格沃汽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全面承接宝沃汽车售后服务责任,按原售后服务政策继续为广大车主提供维保服务和配件供应。

        对于众泰来说,在被誉为“保时泰”的阶段屡出爆款,然而好景不长,众泰汽车破产重整。

        原因再简单不过,产品频繁出现质量问题,如发动机漏油、变速箱故障、转向抖动、车身异响等故障,售后服务更是一言难尽,最终在2020年12月23日资不抵债,宣告破产。

       

        在出局三年后重返市场,前一阵,推出新能源汽车江南U2,却被网友一眼发现与本田e高度雷同。

        对于消费者而言,有再一没有再二,后续车型的购买请务必擦亮双眼。此外,对所有想要速成的汽车品牌,逃避正向研发的品牌,购买时都需要三思而后行,以免一旦发生倒闭或者破产清算,第一大难题将是维修无门,维权无门。

威马变危马,新势力品牌也不一定灵

        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头部之一威马汽车,如今不仅掉队,更是濒临倒闭。今年2 月 28 日," 青浦区消保委 " 发布一则消息称:“警示!威马汽车或经营异常,消费者谨慎购买”的消费提示。

        如同当头棒喝,来自官方的盖棺定论无疑会让威马雪上加霜,如果其他品牌遇到的问题是维权归属、反馈等问题,威马面临的是“不要买威马车”的选择问题 。

        自2022年10月起,青浦区消保委陆续接到近90位消费者对威马汽车的投诉,反映该公司经营异常,门店关停、无法提供汽车配件、售后服务停滞、人工客服缺位等,导致他们在购买威马汽车后无法正常进行保养、汽车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维修、签订的电池更换协议无法履行、客服热线一直处于忙线状态无法打通等,消费者权益因此受损。

       

        青浦区消保委向广大消费者发出消费风险警示:威马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地址为徐民路308弄威马汽车大厦,目前该公司销售和维修几近停摆状态,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威马品牌汽车,以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除了遭遇车主投诉,大幅降薪,延迟发放薪资、停产、关闭品牌中心等让处于动荡中的威马有摇摇欲坠之感,尽管近日传出了部分复产的消息,青浦区消委也删除了威马相关的消费预警,但在全国范围内威马汽车多次被消费者投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威马的艰难处境。

        汽势观:买车风险赛股市

        除了上述已经退出的合资品牌,以及破产、倒闭的自主品牌,包括消协警告消费预警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还有诸如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如斯柯达品牌。 此前,大众汽车旗下的捷克汽车制造商斯柯达汽车公司CEO克劳斯·泽尔默在受访时表示,斯柯达正在考虑退出中国市场,或将整车制造迁往印度,将于明年做出最终决定。?

        进入2023年的中国车市,在持续的降价潮下,势必会引发新一轮淘汰,尤其是一部分销量已经非常式微的合资品牌,消费者有必要提高警惕,行业主管部门也需要做出预警。因此,315消费者维权日,不仅给中国车企敲响警钟,也给消费者保障自己的利益敲响了警钟。(部分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势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关于“三大汽车厂商频临破产”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三大汽车厂商频临破产”,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