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报文章_汽车商报文章怎么写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汽车商报文章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关于奇瑞汽车(国产汽车)遭受贸易壁垒的汽车出口数据

2.成都在上 车展在下——23届成都国际车展的惊喜与魅力

3.汽车商报的总编

汽车商报文章_汽车商报文章怎么写

关于奇瑞汽车(国产汽车)遭受贸易壁垒的汽车出口数据

       2011年,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目的国。但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巴西提高进口工业产品税率高达30%。为此,奇瑞汽车不得不将今年的销售预期下调50%。然而为了在巴西市场站稳脚根,3月27日,奇瑞汽车宣布将在巴西打造完整供应链,希望其零部件供应商在奇瑞巴西新工厂附近建立分厂,以满足巴西市场对奇瑞所造车辆的本土化比例要求。如果该工业园建成,它将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海外建立的首个汽车工业园。

       首座海外工业园

       2012年3月27日,在巴西圣保罗州雅卡雷伊市的奇瑞汽车工业园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建筑工人们正在挥汗如雨,紧张施工。

       “这个工业园,是我们独资建设的,占地总面积100万平方米,一期建成面积为15万平方米,产能为每年5万辆。二期建成后,最终产能将达到每年15万辆。预计2013年9月份建成投产,首批计划投产的车型是奇瑞A1和风云2(A13)。”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向汽车商报记者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与其他在海外建立的组装厂不同,奇瑞在巴西的这个项目不仅仅是单纯的散件组装,更重要的是奇瑞还将把为自己供应零部件的生产厂家请来,在整车组装厂周围建立分厂,直接为奇瑞提供零部件,以实现本土化生产。

       “因此,我们将它称为工业园,而不是组装厂,建成后,它将是我们中国车企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汽车工业园。”金弋波说。

       而为什么奇瑞会在巴西以工业园的形式建厂呢?金弋波表示,以巴西为代表的南美洲市场是奇瑞海外发展的战略重点,然而,去年年底巴西政府采取的高关税政策,影响了奇瑞汽车在巴西市场的发展,为冲破巴西的高关税壁垒,奇瑞汽车决定在巴西建立工业园,以完整的产业链形式在巴西实现本土化生产。据悉,奇瑞去年出口的16万辆汽车中有3.3万辆出口到巴西,较2010年增长高达300%以上。

       北京汽车经济管理研究所(由其编订的《大突围——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即将出版)相关专家向汽车商报记者表示,巴西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汽车发展前景很好,也是南美洲国家的汽车出口基地,因此很值得中国车企关注。2010年,巴西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消费市场,2011年,巴西取代阿尔及利亚成为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国。

       想说爱你不容易

       尽管作为南美洲第一大国的巴西对于中国车企充满着诱惑,但据巴西全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统计,2011年巴西全国汽车销量342.56万辆,而来自中国的汽车却只占其中的1.81%。显然,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巴西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于是,奇瑞、江淮、长城、力帆、福田等中国车企纷纷制订计划准备加大对巴西市场的出口。但去年年底巴西提高进口工业产品税率的政策,却成了中国车企进一步向巴西市场进军的障碍。

       去年9月16日,巴西政府宣布对进口的工业产品加收30%的关税(新税率实施之前有90天的缓冲期,也就是说新税率的真正执行日期是2011年12月15日)。而要想免除这30%的关税,必须满足在巴西销售的汽车中零部件的65%为巴西本地生产或来自南共体其他国家。

       “我们原本预期2012年在巴西的汽车销量将达到6万辆,但是由于当地执行新的工业产品税政策,现在我们已将预计销量下调至3万辆。”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周必仁对媒体表示。

       解决之道本土化

       “以往我们的车企向海外扩展时,为了降低进口成本通常采用与当地的经销商合作建立CKD组装厂的形式,即将零部件进口到当地后在当地组装,因为在国际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通常要比整车进口关税低,但巴西政府采取新的关税措施后,这一招也不灵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向汽车商报记者介绍说。

       业内专家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市场,巴西的消费者对经济型轿车仍然情有独钟,这也正是靠“价格闯天下”的中国车企们的优势。但巴西的新关税政策实施后,中国产品的这一优势被严重削弱,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实施本地化生产。

       “其实,实施本地化生产,也是汽车企业今后向海外拓展的必经阶段,只有实现了本土化生产才能真正在这个市场站住脚,就像外国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一样。”崔东树说。

       据了解,在国际上,外国汽车企业巨头进入某一国家市场通常也都采用先整车进口,后进口散件组装,最后,将其零部件供应企业搬至当地实施本土化生产的策略。

       去年3月,大批日本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组团与中国江苏丹阳市政府签订协议,在丹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工业园,以进一步实现日本汽车零部件在中国本地的生产,而日本汽车巨头丰田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就设在不远的江苏常熟。

       日前,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上,奇瑞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吴德军表示:“奇瑞正在巴西建设的工业园,以后可以为新建的整车厂提供零部件。这样就可以达到巴西政府的标准,在当地组装的车辆本土化比例至少达到65%,从而避免支付工业产品税。”

       请采纳我的答案!谢谢!

成都在上 车展在下——23届成都国际车展的惊喜与魅力

       文丨钱伯彦?

       特斯拉全球第四个超级工厂受阻柏林。

       2月17日,由于环保问题,在大群警察的强制阻拦下,特斯拉位于欧洲的首座超级工厂、也是继上海之后的全球第四座超级工厂的建设工作被德国当局紧急叫停。而此时距离施工正式开始还不到四天。

       去年11月12日,马斯克出人意料地出席了德国《报》汽车版主办的名不见经传的“金方向盘”颁奖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不经意”地透露将在距离德国首都柏林仅20公里的勃兰登堡州格伦黑德(Grünheide)建设特斯拉第四座超级工厂。

       一时之间,这个人口不足9000人的小镇沸腾了。

       至少12000个就业机会、高达40亿欧元的投资,对于身处原东德地区的勃兰登堡州来说,特斯拉的到来不仅是两德统一以来该州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盘活当地常年低迷经济的一场及时雨。

       但是现在,特斯拉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进入欧洲市场不会一帆风顺。不仅仅是当地居民发起的环保诉讼,特斯拉若想在欧洲大陆这座传统汽车的大本营站稳脚跟,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有许多。

       为何搁浅?

       “除了蝙蝠的生态群落之外,蚁群也要搬迁,还有蜥蜴和蝮蛇。”曾经一度似乎无所不能的硅谷钢铁侠马斯克当下在德国需要面对的,正是诸如此类的“无厘头”问题。这个来自德国物种保护协会VLAB的要求也正是当下绊住特斯拉继续前行的主要阻碍之一。

       “我们会竭尽全力确保这笔投资成功落地”,该州州长沃迪科(Dietmar?Woidke)甚至早在特斯拉就土地购置事宜联系当局之前,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好迎接这家汽车界新贵入驻该地。

       不过沃迪科似乎已经忘记了19年前的教训。

       早在2001年,宝马就曾计划在格伦黑德投资10亿马克建设新工厂,但是格伦黑德搞砸了。因为当地居民无休止的环保活动与抗议,最终宝马转投了另一座东德城市莱比锡的怀抱。

       与彼时如出一辙,特斯拉投资建厂的好消息很快便再次淹没在了当地环保组织和部分居民的抗议声之中。根据规划,特斯拉厂区建设之前需清理155公顷的森林面积,产能全开之后每年还需1800万立方米以上的用水量,这些用水量中的大部分将通过抽取地下水得以保证。

       森林被砍伐是否会毁灭当地生态群落?巨大的用水量是否会造成地下水枯竭?这些疑虑带来的是当地12月以来连续的游行示威活动。虽然这片人工种植的单一松树林本身生态价值并不大;在1月进行的物种清查中,整片林区发现的蝙蝠数量也仅为两只;甚至于特斯拉已承诺将每小时最大用水量从372立方米下调至243立方米,并在该地区补偿种植三倍面积的混合林区,但这仍于事无补。

       就在2月13日特斯拉开始进行林区砍伐工作后,眼见抗议无效的环保组织“勃兰登堡绿色联盟”祭出了法律武器。次日,一纸紧急诉讼被递交至当地下级法院,但该法院当天便以“环境厅已做过充分评估”为由拒绝受理。2月15日,不甘心的环保组织决定继续上诉至高级行政法院,这次他们成功了。

       要饮用水还是特斯拉?图源:世界报

       高级行政法院认为,“环保组织的诉求不应从一开始便被认定为无前景的”,因此宣布特斯拉的林区砍伐工作必须暂停。其背后的潜台词则是,注重效率的特斯拉在不到四天时间内已经砍掉了一半的林区面积,倘若法院不紧急叫停,特斯拉只需三天便可砍完一期工程所需的所有92公顷的林区。届时这场诉讼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而至于各方最为关切的复工时间问题,法院并未给出确切的时间节点。依据惯例,在历时两天的材料收集工作结束后,法院最快仍需一至两周的时间才能做出判决。与此同时,截至3月5日,当地居民仍可向法院递交针对特斯拉的其他诉讼。这也意味着,在2月底之前复工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最坏的情况则是法律程序将拖延至3月底。

       这对于特斯拉而言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根据德国的环保法规,3月开春后就是法律意义上的鸟类繁殖保护期,之后的数个月时间内都无法进行林区清理工作。在3月中旬之前砍伐完毕是确保特斯拉工厂建设进度的核心环节。

       勃兰登堡州经济厅长施泰恩巴赫(J?rg?Steinbach)在周一无奈地表示最糟糕的情况下施工进度将延后九个月之久。在特斯拉近日递交美国证监会SEC的一份报告中,特斯拉方面也承认道:“我们需要处理当地复杂的环保、生产、安全法规,可能将会面对因许可证(无法审批)而导致的进度滞后,并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难以在德国复制的“上海模式”

       “荒唐至极,这与环保毫无关系!”即便是主打环保牌的绿党也在第一时间指责当地的环保组织无理取闹。

       不过,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接连麻烦的根源却不仅仅只来自于流氓环保主义者。

       特斯拉自身对于速度的追求以及对于当地政府倾斜性政策的依赖才是导火索。

       在尝到了上海工厂在开工十个月后即建成投产的甜头之后,特斯拉在德国也“激进”地制定了工程进度:2021年7月之前柏林工厂正式投产,并具备以Model?Y为主、Model?3为辅的初期15万辆、长期50万辆的年产能。

       但上海经验并不那么容易复制。

       特斯拉上海工厂作为上海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商独资制造业项目以及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标杆项目,在包括环评在内的一系列审批过程中都得到了上海市政府优先办理、并联审批、特事特办的待遇,这在德国显然并不适用。

       与在临港片区边建设边审批的“成功经验”一样,特斯拉同样是在并没有拿到任何环保许可的条件下就开始了森林砍伐工作。此前,为了加速工厂施工进度,勃兰登堡州政府就与特斯拉达成一致,以《联邦排放保护法》第8条“有利于公共福祉”为依据向特斯拉颁发了临时环保许可。

       临时许可给予特斯拉预先砍伐森林的特权,但如果最终环保许可审批失败,特斯拉必须将森林恢复原状。

       由于“公共福祉”的解释权并不由政府垄断,加上此前当地政府曾动用行政力量敲打过德国环保协会Nabu的当地负责人,特事特办顿时成为环保组织上诉的法律依据。即便是以慕尼黑经济研究所ifo所长福斯特(Clemens?Fuest)为代表的德国经济学界也同样反对为特斯拉开特例,除了确保公平之外,特斯拉此前一直打出的环保大旗此刻反而变成了不得放松对其环评审核的枷锁。

       不过即便特斯拉能够按时在明年夏季竣工柏林工厂,若想复制在上海的商业成功故事,特斯拉还需要面对重要一关:补贴。

       根据中国工信部去年8月和12月的公开信息,特斯拉Model?3在中国享有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以及车辆购置税减免待遇。以国产版特斯拉Model?3于今年1月3日调整后的起售价32.38万元为例,消费者不仅可以享受24750元的国家补贴,还能免去28650元的车辆购置税。特斯拉Model?3基础版的最终售价也相应下探至29.9万元。

       除了在消费端的优待之外,根据彭博社与特斯拉提交给美国证监会的文件显示,上海市方面在生产端还给特斯拉开出了优惠条件。但是,特斯拉想在德国获得这样的优惠,并不容易。

       一方面,特斯拉Model?3无论进口与否在德国一直享有新能源购车补贴,而Model?Y至今仍未被列入补贴名单;另一方面,德国人并不会直接给予特斯拉任何税收优惠,而在生产端的政府补贴则“暗藏玄机“。

       特斯拉已经申请的第一笔补贴来自于新工厂所在的勃兰登堡州。虽然该笔补贴的具体金额目前仍难以估计,但据勃兰登堡州投资银行董事长施腾革(Tillmann?Stenger)透露,补贴数额将远高于1亿欧元。依照欧盟规定,类似大笔投资的补贴上限为投资额的6.7%,即2.7亿欧元,不过需要欧盟另行批准。

       第二笔更为重要的政府补贴则源于欧盟主导的、针对动力电池研发生产的高达32亿欧元的补贴基金计划IPCEI(Important?Project?of?Common?European?Interest)。由于特斯拉柏林工厂同样规划了动力电池相关产能,特斯拉的确有资格申请该补贴,但是想要获得这笔补贴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在2月9日就向德国《世界报》表示:“对特斯拉不会有特殊待遇,也同样不会有歧视。”在原则性同意为特斯拉开绿灯的同时,阿尔特迈尔也开出了条件:“不能允许德国变成代工基地,在德国必须设有研发设计和高附加值产业链环节,所有能满足可持续性生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都能获得补贴。现在已经有来自14个欧洲国家的55家企业加入了该联盟。”

       阿尔特迈尔看似并不接上文语境的最后一句话所指的,就是在IPCEI成立的欧洲动力电池联盟。

       该联盟于去年由德法两国牵头设立,一期项目便吸引了包括宝马、PSA、巴斯夫等十余家企业参与。在于去年12月获得了欧盟委员会的批准之后,一期项目将在德法边境建立两座年产能为32?GWh的动力电池工厂。

       该联盟成立的目的旨在通过鼓励本土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以改变欧洲在该领域落后的现状。目前欧洲的动力电池市场由宁德时代、松下、三星SDI和LG化学为代表的亚洲公司主导,而Varta、Saft、Northvolt等欧洲本土厂商至今仍无法与之匹敌。

       而特斯拉获得补贴的先决条件则是被纳入欧洲动力电池联盟的二期项目。届时特斯拉除了将受到欧盟政府的监管之外,还将在一定程序上被迫与其他欧洲企业分享技术标准。这也被视为欧洲人促进本土产业、乃至欧盟版本的“以市场换技术”之举。

       传统与新贵的交锋

       虽说距离特斯拉正式登陆欧洲仍有一年有余的时间,特斯拉的到来也将促进并加速欧洲汽车业的电动转型。但对于习惯在内燃机时代叱咤风云的德国及欧洲整车厂来说,特斯拉闯入大本营无异于一枚“深水炸弹”。

       “汽车不再只是交通工具,汽车将成为最重要的移动设备,这意味着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大众集团的未来在于数字技术。大众集团也希望能够像特斯拉一样……“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一个月前在全球董事会上的发言,足以说明特斯拉具有多少能量。

       迪斯在发言中滔滔不绝地回忆着诺基亚的往事,似乎大众也已经是那个燃烧的海上平台,而能够干掉诺基亚的苹果在汽车业也只有一个:特斯拉。

       事实上,在距离迪斯的演讲仅两周之后的2月3日,特斯拉的市值便超越了霸占全球汽车销量冠军多年的德国巨人。之后不久,特斯拉市值甚至超过了大众和宝马的市值之和。

       除了资本市场上的完美表现,真正让大众感到焦虑的,是特斯拉在欧洲这个传统汽车大本营的强势。

       根据德国统计机构statista的数据,2019年欧洲范围内特斯拉Model?3以65682辆新注册量遥遥领先于以雷诺Zoe、宝马i3为代表的第二梯队。至于大众彼时唯一拿得出手的e-Golf和奥迪的e-tron都未能挤入榜单前五。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Model?3在中国的起售价已经下探至30万元以下,在欧洲市场,Model?3基础款46000欧元的售价仍然高于最大竞争对手宝马i3的39000欧元基础版价格以及雷诺Zoe不到2万欧元的售价。

       数据来源:statista

       特斯拉的巨大冲击还不仅仅体现在销量数据上。

       自从马斯克宣布将在柏林建厂之后,特斯拉就成为了德国经济界和学术界批评该国汽车业转型不力的最好参照物。其中引发最大反响的声音来自于德国知名投资人弗朗克·泰勒(Frank?Thelen)在《商报》上发布的一篇专栏文章。在文章中,泰勒直指德国汽车厂商已经错过了电动化的iPhone时刻,未来宝马和大众们将步入美国整车厂的没落老路,最终变得无足轻重。

       不过,特斯拉绝非高枕无忧。虽然特斯拉已经在欧洲电动车市场占得先机,但特斯拉也即将面对来自传统势力愈发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在去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前后,动作迟缓的德国车企们终于决定向特斯拉们宣战,并一口气推出了大众ID.3、保时捷Taycan、宝马iX3、标志e-208等一系列纯电动新车型。这些车型将在今年纷纷上市,以期在特斯拉柏林工厂竣工前抢夺市场。

       其中最大的对手莫过于保时捷的Taycan。面对保时捷“最快电动汽车是Taycan”的豪言,马斯克甚至不惜派出Model?S,与保时捷约定在纽博格林赛道进行谁是电动汽车极速之王的决斗。

       除了来自其他整车厂商的压力之外,特斯拉小毛小病不断的质量问题也是制约特斯拉更进一步的重要因素。

       根据笔者在德国奥迪总部的走访,“吹毛求疵”的德国工程师们对于特斯拉的评价普遍一般。粗糙的做工、廉价的内饰、钣金件的质控、不理想的NVH控制都是Model?3的致命缺点。

       “即便是特斯拉最引以为傲的Autopilot,其实更多也只是噱头,特斯拉在强逆光、施工路段等常见的表现其实并不理想。”负责奥迪自动驾驶算法验证的罗赫里策博士告诉笔者。

       目前,德国政府已牵头名为PEGASUS的验证项目,旨在测试算法在各种虚拟极端场景下的反馈。罗赫里策博士相信,执着于路面实测的特斯拉在该领域并没有做到完美,说罢便兴趣盎然地展示了他收集的特斯拉自动驾驶事故视频集锦:“这也算是我们的娱乐活动之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商报的总编

        8月2日,第23届成都国际车展,在西部国际博览城圆满闭幕。

为期十天的展会,共产生38907台汽车订单,成交额超68.06亿元。作为肩负着带动汽车产业动能复苏、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扩大内需重要使命的本届成都国际车展,这一份答卷堪称完美。

在车市正处于整体消费不振,疫情也还未完全消除的当下,透过这份答卷,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作为金牌车市的成都,其购买力依然活跃、其消费力依然蓬勃;看到了可爱的成都人对未来生活依然乐观对当下日子依然从容;更让我们看到了正把打造国际消费型中心城市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成都,风景这边独好!?

       国际范与烟火气的相得益彰

素有西部车市桥头堡之称的成都,一年一度的国际车展,历来被业界誉为西部汽车消费的风向标。尤其当下,车市整体遇冷,疫情还未消除,作为全国首个A级车展,成都国际车展究竟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主机厂的态度?消费者的反应?主办方的招数?用一句万众瞩目,再贴切不过。

“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这一届成都国际车展相比上届又进步了不少。”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汽车商报总编辑吴迎秋先生在参观了本届车展后说。今年的成都国际车展,是从世纪城迁至西博城的第二年,但有意思的是,去年被无数人诟病的距离太远、服务不细、配套不全的话,今年已很少听见。甚至整个互联网上,也很少看到有关今年成都国际车展的牢骚和埋怨。

而与之对应的是,在本届成都国际车展这场热烈欢畅的盛宴里,无数人都品味出了不同以往的味道:

国际范十足,又烟火气满满!?

据官方统计,本届成都国际车展展出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品牌120多个,展出车辆1500余辆,品牌活动50余场,其中全球首发新车22款,全国首发新车36款。共有来自国内外3125家媒体的9182名记者,参与了本次车展的报道。

宝马、奔驰、奥迪在本次车展的展位面积均突破了3000平米,并有多款新车发布。此外,玛莎拉蒂百年来首款混动新车Ghibli、兰博基尼的Urus?High?Gloss?Line车型,以及宾利新的“添越”,也在车展上惊艳亮相

开幕当日,以“YUE过山丘”为主题的“中国汽车先锋论坛”,受到了来自政府部门、生产厂家、行业精英和新闻媒体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论坛直击行业热点、亮点、难点、痛点,用一场思想风暴开启了下半年车市的重振之旅。

如果说新车竞发、豪门争雄、先锋论坛、巨商云集,让我们看到了成都国际车展越来越足的“国际范”,那么本届车展的以展促销、以销带展,则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今年成都国际车展的又一亮点:烟火气。

从7月10日开始,有关成都国际车展的广告便开始在各大媒体、网络、电台、楼宇视频和朋友圈中频繁出现,内容直接、明了:车展买车最划算!

因为疫情原因,今年整个汽车市场在二三月份几乎被摁了暂停键,不少品牌销量被腰斩。看似四五六月份车市有些起色,但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抓住成都国际车展机会,找回上半年销量损失,成了所有经销商的渴盼。

成都世纪城会展集团展览中心副总经理杨会兰女士说:“今年成都国际车展肩负着提振市场信心和带动产业动能复苏的重任,除了做好车展的规模档次,我们最大的想法就是尽一切可能地把消费者吸引到现场,尽一切可能帮参展商卖车,帮参展商减压。”

可贵的是,提升销量、促进消费并不单单体现在广告中,今年车展每天购车的前100位客户,每个客户都可得到车展送出的2000元购车补贴;从101位到300位之间的客户,还可参与各种实物的抽奖,最低价值也是数百元起。

每天100名,每名2000元,不是小数。这意味着,十天车展,仅是现金部分,成都国际车展组委会就送出了200万。23年成都国际车展,组委会如此大手笔、一门心思地刺激购车刺激消费,这是第一次。

其实,23年成都国际车展一直就不乏烟火气,只是今年来得更浓烈了些。

中国四大A级车展,成都国际车展受地域和条件所限,既做不到北京或上海车展那样的高大上,也赶不上广州车展那样的高富帅。因为成都既没有北京的核心价值与上海的国际地位,又不像广州那样一直有着雄厚的汽车制造业作依托,虽说今天的“成都造”已如雨后春笋,可也是从2009年以后才逐步形成。

但23年的成都国际车展,一直有着让无数城市最羡慕的“烟火气”:

人气旺、效果好、大体量体现汽车市场繁荣、最快速促进汽车消费升级。车展销量惊人。城市消费力惊人,

而最大的亮点还在于,今天的成都国际车展,已不仅仅只关乎行业,它已融进成都这座城市,甚至正在成为成都的节日:但凡车展开幕,除了行业为之躁动,城市也为之欢腾,无数市民与家庭乐在其中。

吵杂、拥挤、喧嚷、热闹,逛展就像逛庙会、车展就像展销会......历史上的成都国际车展,曾被不少外地媒体抱怨,但在国内外汽车厂商的眼里,烟火气恰恰是成都国际车展无可取代的魅力之一:既不缺人气,又不缺销量;既很高大上,又很接地气。?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成都国际车展为什么最具烟火气?是因为成都这座城市就最具烟火气,“烟火了人间三千年,有什么风起云涌没有见......”是因为成都人就最具烟火气:左手快工作,右手慢生活,“喜为人先,乐容天下,进退自如,浮沉自安”。

如果说花椒与辣椒的香艳相遇,促成了川菜的经典,那么国际范与烟火气的相得益彰则成就了成都国际车展的传奇。而这一切,既是成都人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成都国际车展真正融入成都这座城市的完美体现。

       一扇向世界打开的窗

7月24日,玛莎拉蒂、兰博基尼与宾利展台。与三大豪华品牌所推新车一同现身的,还有他们的中国市场负责人:莎拉蒂中国董事总经理薄嘉铭(Mirko?Bordiga)、兰博基尼中国区执行总经理Francesco?Scardaon、宾利汽车中国区执行总经理安睿轲(Kim?Airey)。

不少媒体发现,今年成都国际车展上见到的国内外车企高管,又比往年多了很多。

车展开幕前日,来自法国的东风标致品牌总经理葛林德先生在媒体见面会上,有过这样一席话:成都不仅有最好的市场,还有东风标致的工厂,成都有很多地方都像巴黎。“我很喜欢这座城市!”

对很多车界大佬来说,一年中可能就只有在成都国际车展来一次成都,城市地位、综合实力、消费水平以及市民对待生活的态度,车展成为了他们了解成都最好的窗口。

在汽车行业有一句话,哪里有A级市场,哪里就有A级车展。站在国际汽车市场的角度,今天的中国已然是世界最大的A级市场,所以今天的北京、上海车展,已完全可与东京、巴黎、法兰克福等老牌车展齐名。而对于国内的汽车市场来说,成都一直被誉为中西部汽车市场的风向标和桥头堡,同样是因为有着无可争议的A级市场。

2019年中国城市汽车保有量榜单显示,成都汽车保有量为519.5万辆,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

“中国私车第二城”!成都保持这个称号已经20余年了。而23年的成都国际车展,自然是“私车第二城”的见证者、助推者和贡献者。

最近几届的成都国际车展,但凡参观过的人都留有这样的印象:伴随着成都城市越来越漂亮、整洁、有序、人性,成都人越来越豁达、从容、自信,这一切都让成都国际车展的形象得以不断的提升和夯实。而与此同时,成都国际车展的规模、档次及服务水准也在不断地提升着成都城市的美誉度与影响力。

关于成都国际车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市场研究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先生曾说过:“就全国来看,成都国际车展无疑是最有趋势性代表的一个车展,西部车市不仅要看成都,全国车市也要看成都!”而在今年成都国际车展的营销趋势沙龙上,中国新主流媒体汽车联盟秘书长张克环也如此评价:“成都国际车展无疑是今年中国车市的一个重要节点,它将成为今年汽车市场复苏的开始!”

成都国际车展能有今天,要感谢成都市政府的高屋建瓴与远见卓识。2018年在成都召开的世界文化名城大会上,成都市人民政府便提出了打造"三城三都"的构想,其中“高质量建设国际会展之都”赫然在列。

而作为“会展之都”每年最重要的展会,每届成都国际车展,成都市政府也是非常重视。7月26日,时任成都市市长罗强便亲临车展现场,参观展览并督导检查疫情防控,消防安全等工作,并同时强调要充分发挥车展消费带动作用,助力国内消费市场重启。

今天的成都国际车展,早已与成都这座城市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它就像一扇向世界打开的窗,而透过这扇窗口,成都的价值、成都的力量、成都的雄心,均被世界收进眼底。

汽车厂家无疑是现实而直白的。在他们的心里,对于成都国际车展的重视,就是对成都市场的重视;而对于成都车市的争夺,就是对整个西部市场的争夺。

其背后,则是对成都这座城市由衷的肯定与认可。

       快速崛起的“成都造”

相信每个去过今年车展6号馆的市民,都会留意到捷达展台背后的广告:四川娃,开捷达!

作为“成都造”汽车品牌之一,今年捷达的展位由去年的600平方米增加到了800平方米,并带来了捷达VS5,捷达VA3以及VS7三款重磅车型。

在今年的成都国际车展上,由吉利、沃尔沃、捷达、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等组成的“成都造”,绝对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不仅展台总面积达到了9930平方米,而且展车总数也达256台之多。无论是参展面积还是展车台数,“成都造”均较去年明显增加。

但有谁能想到,2009年之前,成都国际车展上,“成都造”几乎为零。

成都国际车展,之所以能跻身国内A级车展,除了有赖于汽车产业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可以说,成都城市影响力的增强、城市功能的完善、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都为成都国际车展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空间与土壤。而如此好的市场环境,又怎会不引来凤凰?

有组数字很有意思:

2009年2月,吉利汽车成都工厂开建;2009年5月,一汽-大众西南基地在成都奠基;2011年2月,沃尔沃宣布首家中国工厂落户成都;2014年10月,神龙汽车第四工厂在成都奠基......

可以看出,从2009年到2014年间,成都市的汽车工业产业布局开始全面提速,而这个阶段,正是“全球汽车论坛”与成都国际车展在成都世纪城同时举办的时期,也是成都国际车展升级为A级车展后被众多汽车厂商视为“赢在成都就是赢在西部”的高速发展成熟阶段。

车展的确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成都的经济实力、战略地位、地理位置、城市精神彰显无遗。再加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在招商引资、引凤求凰上的真心诚意,坚决态度、政策扶持和不断完善的配套设施,更是对主机厂的落户成都起到了最终的促进。

从2009年一汽大众西南基地项目在成都奠基后,成都的后发优势开始迅速显现。从此后至今的十余年时间里,成都几乎可以说是一跃进入百万产能的行列,大大领先于老牌汽车城市的速度,成功跻身全国汽车产能第二梯队。

这十余年来,仅一汽-大众西南基地的年产能就超过60万辆、实际年产销量曾超过70万辆、至今已累计生产汽车500万辆左右。

今天的成都,以龙泉为中心,已经发展为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吉利汽车、极星汽车、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等11家整车制造龙头项目落地,可年产汽车超过130万辆的中国西部新“汽车城”。车型则涵盖了轿车、SUV、大中型客车、载货汽车、自卸汽车、专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全系列产品。此外,还有3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全面跟进。

而在2018年的《成都市绿色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成都还提出了将力争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00万辆、产量50万辆,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规划。

资本是最聪明的。透过车展看成都,资本看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消费潜力,而透过成都这座城市,资本则看到了成都作为整个西部市场桥头堡的战略价值。

成都国际车展的成长与发展,无疑是和成都城市的建设以及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能的提升同步的,而随着成都汽车产业集群的由弱到强,无疑也将为未来的成都国际车展带来更大的上升空间。

       我们的车展?我们的节日

相比本届成都国际车展的38907台订单,十天会期,天天随处可见的一家老少、带着口罩,共同逛车展的成都人同样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一家4S店的老总便要求他的员工,一定要善待每个来看车的人。“这时还来看车展的人,都是真心想把日子过好的人!”

23年的成都国际车展,与其它车展相比,有一处最大的不同:老百姓把车展当节日看,主办方把车展当节日办。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成都国际车展虽处于疫情防控期间,但仍有那么多的成都人携家带口涌进西博城的原因。

其实,从1998年第一届成都国际车展开始,每一届车展的举办,都让成都沸腾如茶。有豪车赏、有表演看,展台上还有礼物拿,最重要的是还能攀着模特照个相,在朋友圈赢得一片赞。对于生活闲适同时又喜欢看热闹的成都人来说,这种好事哪里是逛个公园、吃顿麻辣烫或看场**所能比的。

而在更多的成都人看来,车展展的根本就不是车,而是生活:满眼香车无数、美女如云,所有的大屏上,滚动的不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开着汽车去旅游,就是坐着豪车叱咤职场享受快意人生。表面上是看车展,其实是去看想要的生活。

所以,在成都每年举办的所有行业展会中,车展是一个最不像行业展会的展会。它是一个适合全家人去的地方,是短途游,是合家欢。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触摸未来,甚至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大人们可以在这里自我激励,一面看着心仪的车型、计算着与新生活的距离,一面在心里暗暗努力。

而为了让成都国际车展变得更加地有趣有料,让成都人在车展上更加地有乐有获,成都国际车展的主办方一直不曾停止过努力。尤其去年成都国际车展搬到西博城后,由于面积的扩大和硬件的提升,主办方在“节日”的营造上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比如经典车巡游、老爷车体验、汽车博物馆、顶级豪车免费试乘试驾,还有由华晨宇、吴青峰等明星担纲的“潮音节”等等。而今年,又增加了“未来交通艺术展区”、“抖音嗨车节”、“车展奇妙夜”等更多互动活动,并逐渐将年轻人作为关注的主体,不仅让成都国际车展更具烟火气,同时也更加时尚与人文。在2018年深圳城市贡献力量名片颁奖典礼上,其授出的5张城市名片中,IAS联合车展赫然在列,荣膺“城市贡献力量名片之了不起的汽车行业发展推动者”?。

其实,走过23年的成都国际车展,它对成都汽车行业的发展推动同样有目共睹:据统计,每十来个成都人中,就有1人在从事或间接从事与汽车相关的工作。它对成都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同样有目共睹:今天,一座世界级的汽车产业城已在成都逐渐成型,并不断向高端化迈进。它对成都城市的发展推动更是有目共睹:它不仅给这座城市与市民带来变化与商机,也带来快乐与激情。更重要的是,它对正在打造“未来汽车城”的成都,已不可或缺;对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成都,已不可或缺。

成都在上,它用它的魅力,成就了成都国际车展的荣光。

车展在下,它用它的荣光,让我们这座城市更有力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吴迎秋:中国汽车行业知名资深评论家,兰州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曾任中国汽车报社副总编。从事汽车新闻工作20余年至今,他累计发表文章百万余字,创作和策划了许多在行业内、社会上引起较大轰动的报道,作品曾多次获奖。他不仅是国内几十家汽车企业高层的顾问和朋友,同时也与众多跨国公司的高层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曾担任中国汽车报社副总编辑。主任记者。 2008年加盟易车集团后,任易车媒体委员会主席、车世界共同传媒总编辑。

       好了,今天关于汽车商报文章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汽车商报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汽车商报文章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