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为一季度营销收入1822亿,净利润率7.3%,依旧是小米的6倍,如何评价?

2.小米唐沐等大咖精心挑选的100个年度研发案例实践

3.与华为合作,全球首款搭载HUAWEI HiCar的宝骏RC-6都有哪些黑科技

小米汽车产品介绍_小米汽车的报价分布式

小米澎湃os和华为鸿蒙都好。

1、小米澎湃系统

小米公司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旨在为小米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据报道,澎湃系统将注重性能优化、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与小米生态系统的其他产品和服务进行深度整合。

2、鸿蒙系统

全称鸿蒙OS,是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OS旨在打造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穿戴设备等。鸿蒙OS的设计理念是实现设备之间的全场景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

鸿蒙的优点:

1、全场景分布式架构:鸿蒙系统通过全场景分布式架构,将各种设备无缝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智能化的生态系统。这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不同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更便捷、高效的操作体验。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家庭中的智能家电,实现智能家居的全面管理。

2、强调安全性:鸿蒙系统注重安全性,取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保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不受侵犯。安全性是智能终端行业和用户关注的重要问题,而鸿蒙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可信赖的操作系统选择。

华为一季度营销收入1822亿,净利润率7.3%,依旧是小米的6倍,如何评价?

为什么小米等安卓系统手机还不尽快更换国产的操作系统?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的说法,不过我想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是成本原因,安卓在只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已经是霸主的地位,直到2019年底,市场的占有率占到了9成,剩下的1成基本是苹果的IOS操作系统,可见安卓系统的根基非常稳固,想要撼动安卓的地位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时间。而且安卓是开源的系统,华为,小米,OPPO,VIVO等厂商使用的系统不管是EMUI,MIUI,Color OS,Funtouch OS,还是Flyme OS,都是安卓系统的底层开发而来的,本质上内核还是谷歌的安卓内核,开发的时间和成本上比自己开发一套全新的系统要简单而且容易实现的多!

其次,安卓的软件生态。

安卓的软件达几百万甚至千万的级别,开发者要想在众多的系统中来选择开发环境的搭建,目前,在安卓的生态体系中,有更多的开发者愿意为谷歌的Android来开发应用程序,在谷歌的应用商店中,开发者可以得到的回报相当的优厚,所以更多的开发人员喜欢开发Android的应用程序,开发更丰富的应用。以前的系统有很多,诺基亚的塞班系统(Symbian系统)在功能过度到只能机的时代曾经称霸全球的智能机市场,加拿大的黑莓操作系统BlackBerry OS,前两年也停止开发了,就算微软PC端的操作系统已经占据了主导的做用,但是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中微软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也停止了开发。其中的关键还是要有软件的生态,系统开发出来只是搭了个平台,关键是要有开发者在台上唱戏,那节目才精彩。目前生态环境做得最好的就是安卓和苹果。

最后,一点就是其实华米OV等国产的厂商哪个都想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但是目前没有办法离开Android的生态系统,当年韩国的三星就做了一款操作系统,但是后来的反响非常糟糕,用户体验也很差,更不用说吸引开发者了,后来没有办法还是用回了安卓系统。2019年美国对华为的制裁逐步深入,最近让谷歌不给华为授权安卓的GMS服务,但是华为也在做鸿蒙系统,想要彻底的不用安卓的系统的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首先华为要解决的是系统生态问题。因此,华为发布了方舟编译器,用来兼容安卓的软件,这样生态方面就很好个跟安卓兼容,也能更快更好的吸引开发者,而且开发者也只要开发安卓版本的软件,通过方舟编译器就能在鸿蒙系统上运行,我希望国内的厂商一起来开发,共同打造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也可以摆脱对安卓系统的依赖。所以,以上的几个方面就目前来看,国产的厂商还是很难摆脱对安卓的依赖。

小米等没着急、也不会着急,关键是,华为不急于更换并出手鸿蒙系统,小米等安卓系统手机想尽快更换也不可能啊。

1 小米等不必着急

小米等自己家没有自研的手机操作系统,华为倒是有可用于手机的鸿蒙系统,却既没有先行在自家手机上切换,更没有让大家更换。

大概率,即使在去年5月,华为就把鸿蒙系统放出来了,小米等也不可能尽快地更换。一定是至今都还在观察,并且还都要继续观察很长很长时间,这只是因为安卓系统用了好多年了,用得很好,根本就不弱于苹果iOS了,还都程度不等地定制了,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给自家的手机带来了不少好处。

没有把安卓系统换掉,也没有耽误小米等的手机销量,小米还按向高端化冲刺了,OV手机的销量都超过苹果手机了。显然,急什么嘛。

特别是,小米等都会自信满满地坚定认为华为鸿蒙手机操作系统从放出来那一天算起,必将在很长时间里干不过安卓以及苹果iOS。难道不是这样吗?连网上人都有好多是这么说的,异口同声、由来已久、有理有据,小米等怎么会不清楚,怎么可能不一致认为。

2 华为不应该着急

鸿蒙手机操作系统是华为自研的,当初说是可以一夜之间更换,却明明是有特定前提的,如果被禁用安卓系统的话。问题是至今并没有被禁用,也没有相关的迹象表明很快会有,而自家本来就有,也不急,还连连说支持呢,疫情期间还捐赠美国呢,任正非亲自多次“示好”,像是在哄美国,那么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的美国企业同时间里都在帮着华为向美国“说好话”,包括谷歌。

华为的确是急于给鸿蒙系统表现的机会了,明明是首先用在万物互联上了,效果不错,却也没有忘记瞄准自己家的手机,一边在说着支持安卓手机操作系统,一边在完善着、优化着鸿蒙手机操作系统。

华为眼下最着急的,倒是把HMS现造出来内置在自家手机上,更换了谷歌的应用全家桶GMS,全部、公开。显然,华为是在做生态。

偏偏,就是没有推出专门的鸿蒙手机操作系统。明明听见了有人说是哄蒙,华为也不回应,华为就是这个风格,也是哈,国际化大公司就得有不同寻常的样子。

明显是:你禁,我就替换,即你急在前、我急在后,你没出手、我便袖手,更为重要的是我有后手,而且是两手准备。

其实,华为也是在用开源的鸿蒙手机操作系统给小米等留了后手,又由于兼容安卓,而容易让小米等适配,容易尽快上手、出手。

3 华为另有最着急

在手机上更换鸿蒙系统,对于华为来说不是一个急事,甚至是不应当操之过急的,肯定不是当务之急。

芯片代工呢?ARM占据的底层呢?以及所有产品中技术依靠和零部件供应的去美国化呢?哪一个都比更换手机操作系统急迫,也是国人尤为焦急、忧虑的,华为明明知道。

华为的重要人物还被羁押着,长时间了,这个事太大了。

通信也被美国长臂管辖着,美国的一些盟友昨天还说用,转天就变卦了,然后又说用,再然后…,反反复复,还有一开始就坚定不移不用的,那可是华为的主业所在的最重要的市场所在啊,应当常驻的地方,且不说美国市场了。

不是至今仍然有很多人说全球化大势不可逆吗?这至少是华为所殷切期望的,要不然,只是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进入不了美国、北美、欧洲这些市场,是个颇为遗憾的事,甚至让华为这个全球通讯领域高 科技 跨国大公司降维了,且不说会让中国高 科技 也降了一些。

自不待言,基于手机的应用APP开发是个最大的需要用长时间来解决的问题,全球手机发展史上有诸多的前车之鉴。作为华为这样的手机企业打造手机操作系统并不难,而构建生态尽管也不难,但要是想在短时间内构建成、完善全、优化好,就实在是难了,不过呢,全球手机发展史上有那么1家手机企业也构建成功了,苹果,厉害。

显然,华为手机即使在全球上,也够厉害了,更何况,现有安卓可用,不用白不用,还可用很长时间,关键是自己还有,构建生态的时间还绰绰有余,只不过是个让大家现在都正使用的软件在鸿蒙上使用的问题,可以通过方舟编译器兼容安卓来降低适配难度,使得生态迅速发展,况且,据报道主流应用的适配已经基本完成。

华为现在还有自研芯片,足够顶大用、风光好多年。

在手机操作系统上,小米等也有用的,而且很好用、可长用,最为焦急的应该是尽快拥有自研芯片。

回答完毕,感谢题主!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我国拥有这么多的手机公司,全球前六大手机厂商,我国占到了4个。分别是华为、小米、oppo、vivo, 为什么这些国产手机品牌不用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反而一直在使用安卓操作系统呢?下面我就为大家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

安卓系统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 历史 了,随着安卓系统的更新迭代,安卓系统无论是流畅性还是安全性都在不断地提高,与苹果IOS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了,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IOS。

安卓系统之所以会被大部分地的手机厂商使用,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安卓系统是一个开源的系统,开源意味着开放源代码,任何的公司都可以免费使用,并且可以查看与修改源代码, 像华为的EMUI系统、小米的MIUI系统、魅族的flyme系统都是基于安卓系统进行开发的, 只是在原生的安卓系统上深度定制了一些功能或者修改了系统的UI界面。

几乎所有的软件都会有安卓版,安卓系统拥有较为完整的生态。并且安卓一个开源的系统,可以免费使用,所以国产手机品牌基于对利益的考量,才没有去用国产的操作系统。

如果说起国产的手机操作系统,只有说说华为的鸿蒙系统了,虽然鸿蒙系统还没有应用于手机,但是在未来一定会应用到手机上。

鸿蒙系统的推出,对于华为来说是被迫的,众所周知,谷歌禁止华为使用GMS,于 是华为就一心做自己的生态,所以推出了鸿蒙系统以及HMS。鸿蒙系统与安卓系统一样都是一个开源的系统,也就是说鸿蒙系统不仅华为可以使用,小米、魅族、vivo、oppo,甚至三星都可以进行使用。

鸿蒙系统是基于微内核进行开发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基于微内核开发的好处就是系统所占用的体积比较小,可能只需要几万行代码就可以完成,安卓用的是宏内核,则需要上亿行代码。正是鸿蒙系统的体积比较小, 所以鸿蒙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手机,还可以在智慧屏、智能手表、耳机、 汽车 、音响、路由器等设备,每个设备之间并不是独立,可以通过蓝牙或者wifi等形式进行连接,实现“万物互联”。

相信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鸿蒙系统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用在手机上呢?对于一个公司来说, 做一个操作系统并不困难,最难的是生态 ,三星与诺基亚曾经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最终都失败了,就是因为生态太差了。 鸿蒙系统的生态相较于安卓系统,目前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很多的软件都还没有进行适配, 即使华为现在推出了搭载鸿蒙系统的手机,销量也不会太好,毕竟很多的软件不能使用。

如果让全球的软件开发者为鸿蒙系统单独开发一款软件,显然非常的困难, 于是华为 为了快速发展鸿蒙系统的生态推出了”方舟编译器“ 。方舟编译器可以将高级语言转化为二进制代码,也就是说只需要将现有的安卓软件放到方舟编译器上进行编译,鸿蒙系统就可以使用这个安卓软件了, 也就是所谓的鸿蒙系统兼容安卓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开发者无需单独为鸿蒙系统开发软件,大大降低了适配的难度,鸿蒙系统的生态发展更加的迅速,目前国内的大多数的主流应用都已经完成了方舟编译器的适配工作。

所以大家还是要耐心等待,给华为一些时间,毕竟鸿蒙系统的发展,不仅需要华为的支持,还需要全球软件开发者的支持。

国产手机之所以没有用安卓系统,主要是因为安卓系统可以免费使用,并且安卓系统拥有较为完整的生态。 但是随着华为鸿蒙系统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改变目前的手机格局,如果鸿蒙系统的生态较为完善,相信会有更多的手机品牌加入鸿蒙系统的生态当中。

华为吹了几年以超越了苹果的哄蒙系统,现都不敢上位,其它国产系统雷大风大雨点小,现都没有实力叫阵安桌系统,包括三星帝国玩过自己的系统,结果玩不转都以放弃了自己的系统。

秒天,秒地,秒宇宙,自己得有真实力才能秒杀对手,不然就会被对手反杀,会死得很狼狈的。

所以系统难做,推广吋间会很长的,但我们决不放弃,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在还没有成攻之前,就不要吹以吊打了这家系统,秒杀了那家系统。科学技术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不要来不来以弯道超车,车速过快会弯道翻车的。

首先小米等手机厂家考虑的因素是生存和发展,至于是不是国产的操作系统是更高层次需要考虑的事情,企业首先要解决的生存问题,尽管很多人对于小米有很不同的意见,但平心而论一个成立十年的企业已经成功上市并且在全球的销售量已经达到前四名,无论如何都是可以称之为成功的企业,只不过小米的模式主要还是以网络营销为主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小米自身的品牌,就企业经营的稳健程度雷军还是有着过人之处,小米公司从来没有因为资金而出现问题,不单单雷军自身就是一个富豪,在财务上有着非常强的管理能力。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希望更多的手机厂家都用上国产的操作系统,这种属于民族情结商业的规则是市场化竞争,必须遵守一定的市场规则,小米在智能手机上市场上的压力非常大,在国内市场上有华为,OV等三家企业竞争,在国际上有三星,华为,苹果三家巨头企业,对于一个年轻的企业要保住全球前四的市场地位压力还是非常巨大,如小米现在拿出资金来支援国产的操作系统很可能企业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不是每家企业都能成为华为这种巨无霸的企业,这种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还是需要一些因素存在,就小米自身的情怀而言也是希望用上国产的操作系统,但残酷的市场并不允许。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的操作系统全面的推行起来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不一定就是华为公司来造就,毕竟 科技 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只要在未来抓住 科技 发展的趋势,未来中国 科技 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会越来越大,现在的小米公司已经在转型向着高端了,从大的方向上是对的毕竟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特别是面对OV以及华为荣耀的挤占小米的胜算不是很大,高端市场对于技术的积累要求也会更高,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低端的市场主要用来充斥自己的市场份额,华为之所以能够拿出如此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还是高端市场获取的利润。

但是小米 科技 公司由于早期打着黑 科技 的招牌,而且主打性价比但是市场慢慢的反馈得出只是依靠低端很难获取足够的利润,很难拿出大额的资金来支撑研发,华为的核心技术都是靠资金堆积出来的,单单芯片上面的研发资金已经投入超过千亿,所以华为的成绩不是靠着广告宣传出来的,是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搞出来的,这点其余的国产手机厂家都是值得学习的,而且华为公司本身不是上市公司对于资金投入只需要管理层拍板就能决定的事情,如果是上市公司投入如此多的资金资本方很可能会阻扰,上市在一定层面上是优势在有些时候还会是一种障碍的存在。

国内的手机厂家真正拥有自己的操作系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也不排除在未来小米拥有自家的操作系统,像操作系统这种生态系统的建设需要背后的企业有很强的技术情怀,以及坚定的投入决心,只有长期投入的 科技 公司才能有更长远的未来,这是小米等年轻的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一个操作系统的更新,不仅仅是操作系统更换,还涉及到操作系统所承载所有软件和应用的更换。

安卓系统,作为谷歌旗下免费的操作系统,利用linux搭建。这么多年以来,大量的厂家根据共同的协议开发大量的应用,以致于整个行业要更换至其他新的操作系统代价相当大。

华为新开发的国产操作系统,这一两年来,屡见报端,但是仍然无法投入使用,不仅仅涉及和其他厂家、其他国家的利益制衡,更是因为其他厂家要根据华为的协议开发应用的速度较慢。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除非国家因为政治原因强制要作系统更换;否则,各个厂家均可能根据市场因素对操作系统优胜劣汰。

为什么小米等安卓系统手机还不尽快更换国产的操作系统?

我们知道其实我们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前面有阿里巴巴开发的操作系统YunOS,现在有华为开发的鸿蒙系统,之所以不使用主要还是时机不够成熟。

如今我们使用安卓系统、IOS系统,里面有很多的软件可以使用,这些软件都是基于安卓和IOS系统开发,如果我们使用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有个很大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量软件也能在新的操作系统上使用。早些年微软推的是WP系统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里面可使用的软件太少,并且许多软件即使能使用,功能也没有IOS、安卓的版本强大。

虽然据报道,华为的鸿蒙系统会兼容安卓应用程序,理论上软件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是实际效果如何还未知。

国内各个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生态,除了华为有华为移动服务(HMS),小米、OPPO等也有自己的云服务。

华为使用鸿蒙系统用户基本可以无缝切换,并不是问题。但是小米等厂商就不一定了,这些手机厂商可能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一定愿意使用华为移动服务,如果坚持要使用自己的云服务,那就要华为和其他厂商如何协调这个问题了。

再者便是国外市场,国外市场目前都是的是谷歌移动服务(GMS),华为目前正在推广华为移动服务,要想在国外使用鸿蒙系统,首先要做的是让用户接受华为移动服务,如果国外用户坚持要使用谷歌移动服务,那么华为不管使用安卓系统还是自己研发的操作系统都是徒劳的。

所以以目前的现状,使用国产操作系统并没有太多的益处,这些厂商自然不会使用。但是如果华为推出手机使用的鸿蒙系统,并且国外用户已经接受华为移动服务,那么相信其他厂商也就愿意更上了。

这个问题就好比:美国人太可恶了,为什么中国不赶快解放了美国人民呢?

很多朋友会有个误解,觉得操作系统很多,比如魅族的flyme啊,华为的emui,小米的miui等等,实际上这些东西并不是操作系统,准确的讲叫ui,是一种类似于窗口的存在,介于安卓和用户之间 。

而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统是美国Google公司的安卓,紧接着是苹果公司的ios,除了这两类操作系统外,还有一些linux的手机,比如ubantu之类的,但这些手机的市场占比太小,所以我们不做讨论。

国内的手机品牌,包括华为在内,像小米,魅族,OV等等,使用的都是安卓系统。

迄今为止,安卓已经有十几年的 历史 了,整体的生态环境做的比较完整,最关键的是开源免费。安卓一开始做的也并不好,但随着安卓系统的更新迭代,无论是流畅性还是应用的多样化方面,安卓都在不断地进步。

另外,比较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并没完全自研的操作系统。早在华为之前,阿里巴巴就曾经尝试过——Yunos,但并未取得成功。所以人们都把目光放在了华为的鸿蒙身上,虽然鸿蒙系统还没有应用于手机,也没有完全脱离安卓内核,但是相比在将来一定会应用到手机上。所以大家还是要耐心等待,给华为一些时间,毕竟鸿蒙系统的发展,不仅需要华为的支持,还需要全球软件开发者的支持。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是手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实现了手机由功能性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变,导致了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全球互联网的格局。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是智能手机的灵魂,经过了优胜劣汰的过程之后,才形成了今天的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格局。

世界上第一部智能手机是爱立信出品的Ericsson R380,用的是Symbian(塞班)系统。功能机时代的老大诺基亚,在智能手机的发展初期使用并将塞班系统发扬光大。塞班系统风光无限之时,还存在着例外一种操作系统--黑莓的BlackBerry OS。与塞班系统只有诺基亚使用一样,BlackBerry OS也只有黑莓手机使用。

随着时间推移,塞班系统和BlackBerry OS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谷歌安卓系统和苹果iOS的异军突起,改变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格局:塞班系统和BlackBerry OS彻底退出了 历史 舞台,安卓系统和iOS则垄断了全球的手机操作系统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还出现了小的插曲,那就是微软的Windows Phone。作为电脑操作系统的统治者,微软看到了智能手机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机会,推出了自家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想在智能手机系统市场分得一杯羹。但事与愿违,Windows Phone系统在市场上并没有溅起多大的水花,便草草收场、折戟沉沙了。

安卓是由谷歌开发一种开源操作系统,因为其开源性和免费性,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手机厂商(苹果除外)的选择。安卓系统是世界上装机量最多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占到全球市场的85%。谷歌通过安卓系统+GMS(谷歌移动服务)构筑了由其完全主宰的智能手机生态系统。

安卓系统看似开源背后,隐藏着实质的垄断:垄断全球(除中国外)安卓手机APP下载分成和手机搜索广告利润。

iOS的非开源性和独家使用性,导致了苹果对iOS生态系统有着天然的垄断性:APP Store是所有iPhone手机用户APP下载的唯一来源,用户通过iOS内置的APP Store付费下载各种APP,苹果收取费用后再把钱分给APP开发者。

总结来看,安卓和iOS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凭借强大的系统功能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外,其成功构筑的系统生态起到了主要作用。手机系统开发界流传着一句话:开发系统容易,构

建系统生态难,且难于上青天!

现阶段国产手机厂商无一例外地使用着安卓系统:安卓系统内核+自家定制UI。虽然在当年国家“核高基”项目热潮的推动下,国产手机操作系统掀起了一股热潮,但很快就偃旗息鼓,没有了下文。

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管制清单”后,谷歌被迫停止了对华为手机的授权,华为手机无法获得更多的系统更新支持和在海外市场继续使用谷歌GMS服务。

发生后,华为证实了自研鸿蒙系统的存在,并积极开始构筑以鸿蒙系统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推出了华为移动服务HMS,并通过召开全球开发者大会,吸引全球开发者入驻华为HMS。

华为鸿蒙系统将是国内唯一的可以真正实现商用的操作系统,但其定位于物联网系统,在手机上搭载只是其应用的一小部分。鸿蒙系统成功与否不单决定于其生态系统能否成功构建,还决定于物联网发展与实际应用的进程是否顺利。

1.系统开放与生态构建难度很大:开发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和以其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不仅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同样需要巨额的研发投入。谷歌和苹果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因为它们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技术水平,还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实力。

纵观国内手机行业,能够做到以上两点的只有华为一家而已。

2.国产手机厂商没有开发的动力:安卓系统是一个开源且免费的系统,用免费的系统可以赚钱,那为什么要费时费力费钱的去搞一个自己的系统呢!

3.手机用户对安卓系统已经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和依赖性,除非新系统在使用体验上能带来质的飞跃,他们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尝试一个全新系统的。用户没有需求,厂商是不会主动去做丢失市场份额的事地。

不是不用国产系统,是没有。

在美国发难中兴华为前,可以说国内手机厂商压根就没想到自己开发系统。用安卓多好,开源、成熟,成本又低。开发系统要砸钱,还有可能打水漂。前有微软的wp系统、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后有阿里的YunOS相继倒下, 谁还敢轻易的打“系统”的主意? 特朗普这么一闹,让国产手机厂商丢掉了幻想。华为表示要启动备胎,包括鸿蒙系统。小米、腾讯、阿里等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表示会配合并支持华为打造国产系统。

其实开发一套系统并不难,难在"生态"。 这一点华为任正非及余承东曾多次提及。那么什么是“生态”?打个比方:你建成了一个大型综合商场,肯定需要对外招商,服装、数码、餐饮、游乐场等各个行业各个品牌都要邀请一遍,欢迎商家入驻到你的商场里面。那么,如果没有商家愿意入驻或只有少量商家入驻,你的商场是不是就是一个“空壳”或者说“不成熟”?手机系统就像商场,App就是商家。试想一下,一个没有支付宝、微信的手机你还能接受吗?

国内手机厂商想要用到国产系统,目前只能看鸿蒙的进度,而鸿蒙的进度又取决于各大App入驻的情况 。有人说不是已经有阿里YunOS系统了吗?确实有,不过正是因为缺乏“生态”,以至于现在渐渐消声匿迹了。

赛翁失马,焉知非福。 希望国内手机厂商经历过这些后,能团结一致、精诚合作,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国产系统,与安卓、IOS三分天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小米唐沐等大咖精心挑选的100个年度研发案例实践

华为的规模本身就比小米大,所以不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都比小米多在正常不过,但目前小米并没有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所以到底华为的营收和利润是不是小米的6倍就不好说了。

最近两天华为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根据华为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华为营业收入为人民币 1822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17 亿元增长约 1.4%,本季度的净利润率为 7.3%,相当于净利润是133亿元左右。

在当前全球整体经济形势不太乐观,外贸出口受挫,我国第一季度经济也出现了6.8%的下滑背景之下,华为能够录得正增长,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但本次华为公布财报并没有公布具体业务的营收情况,比如手机销量是多少?营收是多少?华为并没有公布,但是参考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和我国手机销量来看,预计华为的手机销量应该不太理想。

比如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20 年 1 月到 3 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同别下降了 38.9%、56% 和 23.3%,而华为旗下两个品牌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接近40%。2019全年中国手机出货量达到3.89亿部,相当于华为两个品牌国内出货量接近1.55亿部,国内手机出货量占到华为全年出货量2.4亿台的64%左右。

2019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包括手机手环之类的产品收入为4673亿元,由此可以大概推算出2019年华为国内手机的营业收入大概是在2900亿左右,平均每个季度是725亿元。

如果参考2020 年 1 月到 3 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同别下降了 38.9%、56% 和 23.3%来计算,2020年第一季度,华为国内手机的销量应该不会超过300亿,同比下降还是非常明显的。

而2020年第一季度华为总体营销之所以能够取得正增长,这里面的业务收入贡献应该是手机以外的其他业务,比如电脑平板手机通信设备,智能装备等等。

目前小米并没有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但是我们可以参考2019年的表现以及2020年第1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的表现来大概推算下小米的业绩。

2019年小米集团总营业收入达到2058亿同比增长17.7%,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15亿,同比增长34.8%;而2019年华为全年实现营收85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净利润627亿人民币。

相当于2019年小米的营收是华为的24%左右,净利润是华为的18%左右,华为的净利润差不多是小米的6倍。

至于小米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收数据会是多少,我认为它的增长应该会比华为更好一些。

一方面是因为小米的业务范围比较广,加之小米国外的手机市场主要针对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而华为的手机主要针对欧美一些国家,但是因为华为手机受到限制,谷歌相关应用不能在华为手机上使用,所以华为在国外手机的销量明显有了很大的下滑,但小米总体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比如2020年的前两个月,小米手机跟华为手机的出货量是差不多的,其中1月份的华为出货量1220万台,小米出货量1000万台,2月份华为出货量550万台,小米出货量600万台,两个月加起来小米总体出货量是1600万台,华为出货量是1770万台。

而小米在前两个月的出货量之所以能够跟华为接近,甚至在2月份出货量超过华为,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小米的国外市场受到的影响比较小。

所以不出意外,我个人认为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的营收增长速度应该会比华为更好一些,小米的净利润跟华为的净利润差距也有可能进一步收窄。

疫情爆发期,华为在2020年第一季度能够保持1.4%的同比增长,已经是奇迹了!

毕竟第一季度的GDP都同比降低了6.8%,华为是在逆境中稳增长!

1822亿营收,华为是挺牛掰的!

(截图来自华为)

2019年华为营收8588亿元,净利润627亿元;

2019年小米营收2058亿元,调整后净利润115亿元;

华为的营收是小米的4倍多,利润是小米的5倍多!

截至目前,小米尚未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无法得知小米的营收和利润!

不过,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的营收为437.57亿元,净利润为31.92亿元!

小米是主打互联网营销的,此次疫情对于小米的营收和利润的影响不会太大!

若小米也按照1.4%左右的同比增长来计算,营收将达到443.70亿元!(以实际为准)

1822/443.70,约是4.1倍!

华为的营收依旧会是小米的4倍左右!

……

2020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之间的对比,由于小米尚未公布,难以比较!

华为的净利润率7.3%,对比小米,应该差不多!

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净利润31.92亿元,营收437.57亿元,净利润率大约7.3%;

2019年全年,小米净利润率115/2058,净利润率约5.8%!

不过,小米的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是特别低的;

2019财年,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低于1%;但是小米互联网业务,利润还是挺不错的!

综合来看,小米也是挺赚钱的,净利润率是要超过5%的!

……

如今,华为在M国的打压之下,增速开始放缓;但由于华为品牌的各条产品线都在布局高端产品,利润还是会稳步增长的!

2020年,小米想要保持去年的增速,特别困难;尤其是小米手机业务,想增长,太难!

但是小米还是会很赚钱的,因为小米的非智能手机类的智能硬件销量增速很快,互联网营收增速也挺快!

你好,我来谈下我的看法。

据2019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小米的主要盈利在于广告收入,硬件利润不足1%,也就是说手机利润很小的,所以此次疫情对小米来说影响并不大。我们可以看到小米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是利好的,营收438亿元,同比增长27.2%,小米依旧是在 健康 的发展中。

华为主营的是手机、路由器、5G设备等硬件设备为主要盈利模式。如今收到相关制裁还有谷歌的干预,手机销量在国外出现一定量的下滑,但是并没有影响华为的发展。尽管面临肺炎疫情和美国的压力,但华为公司已经抗住了“压力”,营收仍能保持增长,离不开华为公司取的员工持股结构、业务连续性以及对研发的投资。据了解,2020年一季度,华为实现销售收入1822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率7.3%。这个数据算是来之不易了,华为自我研发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华为与合作伙伴一起快速上线多种5G和AI医疗应用,为疫情控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小米的积累还是不如华为雄厚,华为的多项技术的领先是小米不具备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受影响,但是还是可以碾压小米的。我们要知道两个公司的发展模式并不完全一致,比如小米还有智能家电方向的发展。所以,不能拿它两个相比较,没可比性。总之,希望两个企业都能 健康 稳定的发展,对手向外看,加油干掉苹果。

希望可以帮到你!

因受到全国范围内疫情的影响,中国第一季度GDP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下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了6.8%。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全国各行各业都因为停工停产的原因,经营业绩出现了大面积和大幅度下滑。最近公布的 华为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可谓是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的亮点:一季度营收1822亿,同比增长1.4%。

在这么恶劣的经济大环境下,华为为什么还能够取得如此的经营业绩,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华为所处的通信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行业。疫情期间在绝大多数行业都停工停产的情况下,因为需要保障部门、防疫工作、其它未停工停产行业、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的通信需求,通信行业并未出现大面积停工停产的现象。据我所知,除重点疫区之外, 华为早在2月1日就恢复了全国范围内的正常工作。

通信行业从业人员为这次防疫工作的成功,和全国范围的复工复产工作的及时推进做出了极大贡献。

2019年华为全年经营收入为8588亿元,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名列前茅的。像这么大体量的公司,其经营活动的惯性也是巨大的。

虽然疫情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巨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破坏华为的正常的经营基础 。凭借其经营惯性,经营业绩就可以保持在一个正常值左右。

华为主要有四大业务板块:运营商业务、消费者业务、企业网业务和AI与云业务。

疫情对华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着业务上,2月华为手机销量大幅下跌,但3月份销量则出现了大幅度上涨;运营商业务因为所面对的是运营商这种特殊客户,疫情期间客户需求并没有停止;业务网业务可能是受疫情影响最大,但其业务量占比比较小,对华为的整体业绩不会产生太大影响;AI与云业务因为其业务的特殊性,几乎不受疫情影响。

虽然这个原因可以归到第一点中去说,但因为其对华为经营的业绩影响比较大,所以单独列为一点。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全国三大运营商就加大了5G网络建设的推进力度,纷纷开始了5G网络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在已经结束的中国移动5G接入网、核心网、承载网招标中,华为都取得了最大的份额,而且都是大幅度领先第二名。另外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公开的招标中,华为同样获得了最大的市场份额。

5G市场份额达大幅领先,为华为第一季度经营业绩保持增长,提供了巨大帮助!

疫情期间全国范围内手机销量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由于小米的业务种类和模式比较单一,其经营业绩受疫情的影响会比较大,所以华为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依然能够保持对小米原有的巨大优势!

4月21日,华为交出第一季度的“答卷”,华为虽然同比增长1.4%,但受和美国的影响,与去年增幅相比,差强人意。

根据华为公布的业绩显示, 华为第一季度收入1822亿,同比增长1.4%,净利润率7.3%。而去年第一季度收入增幅高达39%,净利润是8% 。两者相比,华为对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可能不会是十分满意,但也是很无奈的事情。

此前,网友发现华为在欧洲发布的P40手机的售价,最终要比国内便宜。很多网友就抱怨,华为作为国产“有温度”的品牌,是专坑中国人。其实,这也是华为无奈之举。华为的GMS被谷歌断供之后,使用自己的HMS,为了吸引消费者,为了销量打折实属无奈,也是可以理解。

即使这样,P40在欧洲的销量应该不会太耀眼,毕竟欧洲人民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不知道第一度利润的下降,跟这有没有关系。的影响自是不用多说。

有人说,华为的利润率是小米的6倍。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比性,虽然 荣耀生来就是要跟红米干;每年华为的旗舰机和小米的旗舰机总是别人拿来比较;华为粉丝总是要跟小米的粉丝在网上互喷。更有人说,“买华为的永远不会买小米,买小米的更不会去买华为”。

但小米和华为是两家不能比较的公司,华为1987年成立,是通信起家的通信巨头,现在5G世界领先,华为海思专攻芯片,直到2003年华为才开展玩手机业务;而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主营的就是手机。拿一个巨无霸的一个业务跟小米比,显然不合理。

其实,无论华为还是小米,都对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华为自研麒麟芯片,让中国在国产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而小米将手机带入了千元机时代,为更多人用上手机做出来了巨大努力。虽然小米一直是用高通的芯片,但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共同体, 是特朗普打破了原本的 游戏 规则,这不能怪小米。

在国际市场行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华为发布了第一季度的报表,实际销售额为18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净利润率7.3%,是小米的六倍。

去年的净利润率是8%,今年一季度的的只有7.3%,相比去年减少了0.6%,但是要说明的是,今年的经济形势和往常不一样。受到疫情影响和欧美打压下,各大企业业绩都开始下降,连GDP都是负增长6.8%,所以虽然有小幅度的下降,但是在如此环境下能达到7.3%的净利润率也是很不错的。

小米公司一直是以互联网零售起家的,在高新技术上相比华为欠缺太多了,基本上他的设备除了外观和主板自己设计之外,其他的配件都是外购件组装,很容易被人卡脖子,并且最近在手机市场上感触也是非常的明细,只要你给钱。高通的芯片就会给你用,在完全没有芯片自主知识产权下,被高通卡脖子的时候就凉凉了。华为就有这方面的经验,受到美国的打压之后才开始推出自己的芯片和系统,这样就摆脱了欧美的控制,实现了自主独立的体系。

华为不管是在技术上面还是其他的方面都是国家的创新型企业,在芯片和系统上面有独立的知识产权。这是国内很多手机厂商无法具备的条件,也是未来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

对于这个结果我并不感觉到奇怪,华为和小米在公司体量以及赢利业务上都有明显的差距,但是这并不影响两家公司的正常运转。

一、外界压力让华为一季度营收差强人意。

虽说华为第一季度营销收入达到了1822亿,净利润率也达到了惊人的7.3%,虽说整体表现不算亮眼,但在今年这种情况下成绩已经让华为非常满意。

今年的外界压力真的对华为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前有美国在海外限制华为5G,后有谷歌禁用GMS进行围追堵截,这两件事对华为有着致命的影响。能在这两股巨大的压力下实现7.3%的净利润,华为真的可以说表现极其出色。

二、小米赢利模式决定了公司利润极低。

大家都知道华为的主要业务是通信和手机业务,赚钱的也主要是这两块;小米则是手机和智能家居,但这两块现在都赚不到什么钱。

手机这块估计大家感受比较明显,那就是小米确实很舍得在硬件方面花钱,一部手机售价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都给了硬件成本,在加上维持公司正常运转以及业务营销,到小米手里其实剩下不了多少。智能家居算是小米未来的重点业务,但是现在基本上没有盈利;最赚钱的广告业务又没多少营收,综合起来自然净利润率高不到哪去。

三、两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

其实把小米和华为放在一起对比本身就没有太大意义,小米在定义上算一个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而华为算是老牌的实体企业,这本来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上,两个公司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华为目前来看是准备在通信以及手机业务上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了,目前华为已经完成了不少技术积累,这两项业务在华为技术的支持下未来发展前景非常不错。小米现在主要业务虽然是还在手机上,但是在未来更可能以手机为媒介搭建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统,让两者相辅相成来产生足够的利润保证小米公司的正常运转。虽说两家公司选择了不同道路,但起码从现在看都是前景非常光明的。

小米虽说在和华为在手机方面的竞争中拉高了人气,但动不动就被人拿来和华为这个庞然大物进行对比,真的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压力。希望两家公司在未来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吧,不然手机圈真的会缺少很多的乐趣。

我且不说华为正面的问题,比如单纯的营收,品牌的实力,还有真实的数字,还有老外的各种打压,侧面就能看出华为的情况,明眼人会一下看明白的,即使其它品牌有各种的鄙视和挑三拣四,但是每个人的内心或者潜台词都知道华为就是华为,其它品牌还是需要时间去追赶的。

从定制机贴牌生产到如今有了自己的手机品牌,从电信设备制造商到生产手机配件,到组装整机,一步一步走过来也是不容易,不过现在已经看到了它的努力,那就是手机已经很多到了消费者手里,正在逐渐替换掉苹果,虽然可能还要以时日,不过我们还是看到了欣喜的改变和变化。

从苹果手机的人手一个,到如今的一个苹果一个华为,还有其它手机品牌,这种改变都是有目共睹,当然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但华为已然不是以前那个华为,我们能看到整个手机品牌的努力,也包括小米ov们,但是目前看来实力上还是华为占优,即使有些人不这么认可,不过销售收入和利润在那里很明显的摆着,我们的品牌不能在薄利多销,不能没有品牌效应,提起自身就是低端的代名词,这多少有点尴尬,不过我们正在改变这种形象。

改变在发生,希望继续下去,超越苹果和三星才是我们的希望,也不希望这是一种奢望。

4月21日,华为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实现销售收入1822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率7.3%。依旧是远超小米。

最近几年华为手机的强势崛起,让很多网友都以为华为是一个单纯的手机厂商,其实不然,华为是以制造通讯设备起家,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深耕发展了很多年,现在掌握的5G技术世界第一, 其实华为有两大营收业务:一是通信,二是手机。

2019年是华为最为艰难的一年,19年5月份美国对华为公司的限制升级,把华为列为实体名单, 限制美国企业与华为交易。这样一来,华为海外市场遭受重大打击, 但是国内市场是压力越大,支持华为越凶。美国帮华为在中国做了最好的广告, 现在很多人买手机都被称为是爱国的表现。

华为自研的麒麟手机芯片也进入成熟阶段, 在性能上面也可以和高通骁龙手机芯片一决高下,并且只用在自己手机上。同时华为发布了好几款5G手机,并且获得了一致好评,并且在国内高端手机市场继续侵蚀苹果手机市场的份额。

2019年8月,华为正式发布自研的手机操作系统鸿蒙os, 一款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它将适配手机、平板、电视、智能 汽车 、可穿戴设备等多终端设备,它的诞生拉开了永久性改变操作系统全球格局的序幕,且应用在了华为很多的产品上。这是华为立于不败之地的产品,也是将来华为营收占比很大的一部分。

全球5G技术与设备的供应厂商屈指可数,目前华为5G技术及设备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 全球范围建设5G基站,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动邀请华为参与5G的建设。所以华为有这样的营收也不足为奇。

总结

华为不仅仅是一个世界500强企业,更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企业,而持续的创新能力是华为赖以生存的基础,时也给华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有人说正处于创业阶段的小米已经一跃成为了全球第四的手机厂商,所以未来小米能否超越华为仍不好说。大家说未来小米有没有可能超过华为?

意料之中的是华为营收比小米高很多,因为两者体量本身不一样。意外之外的是,华为在受到美国打压的情况下,还能有7.3%的净利率,非常不错了。

华为一季度能有如此成绩确实比较震惊,因为有两件事对华为都非常不利:

1、受到美国打压,导致华为高端手机在国外销量迅速下滑。

2、华为目前主要的业务还是在线下,所以疫情对华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还有1822亿的营收,同比增长1.4%,7.3%的利润率,只能说确实厉害。

我们都在知道虽然手机业务的营收已经占了华为的大头,但是华为的其他核心业务同样是行业内领先水平,所以两者营收相差较大也应该。

再者即便是对比手机业务,小米主要还是靠红米低端手机走量,中高端手机的销量并不高。而华为即便是5000元价位,也能保证销量,所以手机业务两者的营收也是无法比较的,即便是小米主打线上,并没有受到疫情很大的影响的情况下。

最后小米现在的营销策略总是碰瓷华为,增加自己的热度,但是每次都是被打脸,真的希望小米能好好做产品,产品好消费者自然会买,产品不受消费者认可却又增加自己的热度吸引一些不明情况的用户,这不是坑人吗。

与华为合作,全球首款搭载HUAWEI HiCar的宝骏RC-6都有哪些黑科技

2017年,机器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词汇成为软件研发行业的主流,大前端、DevOps、区块链等技术方式成为热点方向;2017年,智能硬件开始成为新的焦点,这一年更被称为智能音箱井喷的一年;2017年,互联网更快速地发展,要求一切都变得更快,工程效率、交付速度、创新速度。还有软件重构、云平台搭建、多活改造、数据变现、大数据转型……

11月9-12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第六届TOP100全球软件案例研究峰会 。4天时间,洞察100位技术带头人所思所想的案例实践。

2017年TOP100summit依旧是5个专场同时并行,15个话题方向全面展示软件研发全生命周期各个维度的实践和解决方案。

专场一:体验设计/产品创新/运营驱动

精选案例

●《Balancing Creativity and technology to make innovation product》

Ruthia He ——Facbook Product Designer

案例价值:设计过程就像一场需要在产品目标、技术实现、创意发挥、用户体验之间不断探索寻找平衡的旅程。在紧张的中纵横捭阖是一种艺术,举例来说,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的产品目标是什么,但实现产品目标的技术实现很可能一直不足;又或者设计师的灵感催生了一项独特的创意,但是这种创意却不一定能被所有人接受。本案例将以讲师在硅谷的产品设计经验为内容告诉大家如何找到产品设计的「完美平衡点」。

●《“一元购画”背后的设计思考》

陈晓畅——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设计中心总监

案例价值:8月29日,朋友圈被一幅幅出自“小朋友”之手的美丽画作所刷屏。短短半天时间,580万人次参与,筹得善款1500余万。互联网已经在改变我们的公益事业。科技连接信任,为公益做设计,那么怎样做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本案例会复盘整个传播,带大家去看“一元购画”背后的设计思考,同时结合设计团队在对腾讯公益10年的设计支持中的经验,探讨如何用服务设计为公益创造更多的价值。

●《揭开人工智能终端的时代——天猫精灵的思考和定义》

茹忆——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A.I.Labs)智能终端负责人

案例价值:天猫精灵的问世代表着阿里巴巴对人工智能时代下智能终端的思考和探索,智能终端在完善用户体验、降低使用门槛的同时也意味着终端生态的封闭加强。人工智能时代相对封闭的生态意味着厂商想要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不通过终端很难完成,而未来云端一体将成为大势所趋的新格局,本案例思考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定义和落地终端产品。

●《用户至上--从智能家居终端的战争中脱颖而出》

陈亚——Amazon 资深工程师

案例价值:智能家居的终端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是各大巨头抢占市场的主要阵地。那什么让亚马逊一个零售业起家的电商从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终端市场70%的份额? 本案例将以Echo产品为例,从产品设计及开发管理模式两大方面来分析,亚马逊是怎样将Customer Obession深入到产品的各个阶段,压制了以技术见长的Google。同时本案例也对目前国内的智能家居终端做一个探索性的分析。

●《滴滴新业务背后的增长抓手》

李森——滴滴 增长负责人

案例价值:本案例将讲述分享者自2015年加入滴滴后,先后负责的顺风车车主拉新、巴士产品用户增长、小巴产品冷启动、快车重庆区县业务等从0-1的增长型业务的思考和实践,从增长的逻辑展开,通过复盘业务介绍给大家一些屡试不爽的增长抓手,介绍滴滴快车、小巴等业务从0到1冷启动项目如何解决增长问题,如何解决场景内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

专场二:工程文化/团队增长/绩效考核

精选案例

●《The Science behind Art - Five Years Journey of Data Team at Riot Games》

李仁杰——Riot Games Head of Data

案例价值:本案例以Riot Games数据团队五年的心路历程为主线介绍如何从零到有建立一支国际一流的大数据团队, 每年团队的工作和vision如何成长和进化,以及这其中的收获和走过的弯路。以每年精选一个case study为副线,介绍全球最受欢迎的游戏《英雄联盟》是如何用数据来提高玩家的体验,支持和帮助公司每一个部门的商业决策和运营,以及如何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颠覆传统的产品。

●《Google如何利用OKR帮助团队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Zhouzhou He——Google 产品经理《从传统项目转型敏捷,你只需要两天》

案例价值:Google作为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之一,挑战了许多在之前看来不可能完成的高精尖任务,比如AlphaGo围棋,谷歌翻译,自动驾驶汽车,Tensorflow,TPU等。Google是如何组织和激励团队的?又如何确保团队齐心协力,向同一个方向冲刺?本案例来自于Google现任美国总部产品经理的第一手体验。他会从机制、人文、流程、决策方法、产品方针以及公司组织等多方面,分享Google的管理成功之道。

●《华为百人团队精益看板演进变革之路》

陈军——华为敏捷精益专家

案例价值:面对市场需求的激增及快速变化,研发团队需要灵活应对快速响应,并在有限的人力下提升研发效率,决定引入精益看板能有效帮助提升研发效率。本案例讲述华为百人团队精益看板演进变革的历程,从建立看板(四个实践)到运作看板(四个实践),取得小胜利,再到团队遇到困局,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面对困局同团队一起再审视改进,重新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从传统项目转型敏捷,你只需要两天》

古月——平安科技高级敏捷教练

案例价值:敏捷转型不仅是应用一套新的流程,而是要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甚至改变企业的组织架构。转型是否有捷径可走?平安科技两天的Quick Start工作坊又是如何成为从传统轨道切换到敏捷轨道的有力扳手的?本案例将一一为您揭晓。

●《非典型敏捷:10天一个版本》

左杨眉——:中兴通讯 敏捷教练

案例价值:“快”是相对的。传统的电信领域仍然坚持严格的加法规则和安全要求,遵循基本的“需求-实现-发布-升级”的流程。本案例从重新梳理用户价值出发,引入过程交付物的概念,实现了客户的深度参与和快速反馈;重新审视典型敏捷流程的核心实践,基于“快速验证客户的产品设”这一目标,去掉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等实践,引入以手绘为中心的低保真交付,引入数据模拟和切面功能。某种程度上,本案例是对《设计冲刺》在电信领域的一次加长版交付项目实战。

专场三:架构演进/工程实践/大前端

精选案例

●《618大促网关承载十亿级的调用量背后的架构实践》

王栋 京东 京东商城开放平台总架构师

案例价值:每年618大促京东商场开放平台在保证近千个不同类型服务接口的海量调用的同时,还要确保服务接口之间的互不干扰,并且能够快速响应任何复杂情况。稳定、快速是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案例将分享实践过程中常用的隔离技术、缓存技术、SQL优化、降级限流等方法。学习京东团队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每一次的备战中,确保了每一年的618平稳度过。

●《深圳证券新一代交易系统架构转型之路》

喻华丽——深圳证券 总工程师

案例价值:处于行业核心地位的业务系统对持续平稳运行有着严苛的要求,如何对这些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换代以满足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是很多CIO及其研发团队所面临的难题。本案例分享了深圳证券在核心系统特别是高可用高性能的实时处理系统,实施去IOE、走向开放平台开源技术、分布式处理、高可用低时延设计的架构转型、平稳升级的成功经验,分享如何在这种全面重构的架构转型中确保安全平稳升级、并同时带领全市场平稳升级。

●《饿了么整体服务异地多活改造》

李双涛 饿了么 中间件团队首席架构师、异地多活项目总架构师

案例价值:本案例描述了饿了么的异地多活改造,从设计到正式上线的过程中,做的各种取舍,以及如何协调业务团队,和中间件团队的工作,安全而平稳的改造整个业务,使业务从一个单机房的服务,变成多机房多活的服务。当发生机房级故障的时候,服务方可以把用户路由到健康的机房,保证在故障发生时,业务可以正常执行,减小机房级故障带来的巨大损失。

●《Uber for Business, 从0到1健康医疗数字化转型中的微服务创新实践》

时晓宇——Uber Tech Lead

案例价值:本案例将分享如何从0到1实现一个高可用的系统,解决实际的Uber for Business业务问题。通过具体的项目需求和系统架构,包括支付系统,账单系统, Policy系统来分析如何end to end完成这些系统。如何完成从0到1的过程,短短两年成为Uber一个非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同时,从一个6人的工程师团队发展到近40人。

●《小米直达服务平台与移动端服务未来形态探索》

董红光——小米MIUI系统框架负责人团队主管

案例价值:移动端服务目前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应用还是网页,都有着一些不足之处,导致用户使用起来不方便,同时对开发者自身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更加高效的分发和使用服务,是行业中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小米在这个领域也做了一些探索,推出了直达服务这样的技术平台,旨在解决传统应用和网页承载服务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用户和开发者各方的效率。本案例主要围绕小米直达服务平台,聊一聊小米在这一块的思考和目前的一些实践成果。

专场四——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数据驱动

精选案例

●《美国NFCU银行如何利用大数据AI开启转型之路》

江晓东——NFCU 金融数据架构师

案例价值:美国NFCU银行是家财富200强企业,到2016年底,已在全球拥有280个分行,资产超过 7千4百亿美元,全美拥有6多万会员(客户), 全球雇员1万4千人。 如何管理体量如此庞大的全球线下各分行,ATM机每日的现金流,整合总部与分行,分行柜台与顾客,顾客与ATM机间的现金存储,转账,提取等交易额,决定着银行与运钞车,央行以及银行内部的结算和现金流监管管理成果和效率。此案例为大型传统金融企业实施大数据和AI项目开辟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案例,将分享NFCU银行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解决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人工智能时代,二手的智能推荐系统如何演进》

孙玄 转转 架构算法部负责人

案例价值:转转的推荐系统从0开始打造,针对业务的不同阶段,一步步发展演进。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全局无个性化推荐阶段、个性化离线推荐阶段、个性化实时推荐阶段、机器学习排序推荐阶段等。本案例会详细讲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架构的演进,让听众对二手的智能推荐系统能够深刻认识。

●《先知:人工智能助力Fintech反欺诈让黑产无处遁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如何助力风控防御体系》

王婷——宜人贷 数据科学家

案例价值:先知是基于宜人贷的反欺诈云平台,面向Fintech全行业的一种反欺诈解决方案,以强大的金融数据能力、反欺诈智能和线上客户获取服务能力,帮助Fintech企业解决在信贷申请欺诈、金融中介识别、团伙监控/预警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更强大的信用评估、风险控制和精准获客。本案例将分享在反欺诈云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以上功能。

●《线上到线下场景中机器学习和统计建模的一些应用》

张健——3M 数据科学技术负责人

案例价值:线上到线下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数据发掘和机器学习已经广泛成熟运用到线上软件开发,推荐匹配, 用户分析等等方面。然而线下和线上的数据融合,优化才刚刚开始。本次分享将从线上到线下零售的具体案例中通过建设线上到线下数据反馈与优化系统,将A/B 测试,深度个性推荐,加强学习等统计与机器学习方法运用其中,达到提高数据分析效率,了解用户行为,增加线下收入等一系列具体的目标。

●《联想大数据助力联想业务转型升级》

于辰涛——联想集团 大数据事业部高级总监、首席研究员

案例价值: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它开启了一条大数据、云服务与智能技术并行的新航路。企业也赢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很多难题:企业内各个系统数据无法共享,数据区块化现象严重,直接导致企业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效率降低。本案例分享联想如何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借助大数据、工业互联网4.0、中国制造2025的契机,解决上述问题,借着风势得到一个快速的发展。

专场五——质量管理/智能运维/DevOps 专场

精选案例

●《无人测试如何助力京东提升产品测试效率与质量》

杨瑾——京东 B2B产品质量团队负责人

案例价值:随着业务的发展,系统通常会经历单体式,服务化,平台化的过程,在系统持续演进的漫漫长途中,不管是小需求,还是大改动,每一次的上线都伴随着大量的回归工作,即使是经验老道的测试老司机也没有100%不出问题的信心。在迭代周期短,发版频率高的互联网行业,产品质量的如何在频繁的上线中,保证产品质量,提升用户体验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本案例讲述了一种高效的回归测试方法以及此方法在提升产品测试效率与质量方面的实践。

●《阿里移动DevOps实践》

陆义元 阿里巴巴 平台产品负责人

案例价值:移动开发模式已经进入两级分化:超大规模APP的研发模式偏项目式,研发协同的人员、模块较多,需要完整的构建、测试、发布、运维等DevOps体系;而一些创新、试验类的APP在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未完全确定的情况下,更适合以较快的方式来测试和验证业务的想法,所以以最低成本快速创建一个 APP 就是当务之急。本案例将分享阿里移动技术在过去几年如何沉淀和解决这些问题。

●《以Kafka为例的大规模有状态集群优化方法探索》

秦江杰 LinkedIn Staff Software Engineer

案例价值:分布式系统的动态负载均衡和自我管理始终是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大多数解决方法是迁移整个应用进程来实现硬件的负载均衡,这种方法对无状态应用较为适用,但对于有状态集群(如Kafka)并不十分有效。因为迁移应用意味着大量状态的迁移,这是一个漫长又昂贵的过程。LinkedIn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了Cruise Control,其主要特点是可以根据应用的特点进行部分状态的迁移。本案例将通过对Cruise Control实践的解读,分享一套大规模有状态集群优化方法。

●《低成本实现系统接口测试--自动化、性能、持续集成&线上监控》

九毫 大疆 测试开发工程师

案例价值:在大多数公司和项目中都存在对系统接口进行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持续集成、线上监控的需求。但现有方式都存在投入产出比低的问题,工具和技术栈多且杂,维护成本和学习成本居高不下。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痛点,大疆探索出一种低成本的最佳实践方案,并将其沉淀为一款开源的接口测试框架 ApiTestEngine。本案例将拆解这一框架的技术要点和实现原理。

●《运维智能化@Pinterest》

孟晓桥——Pinterest 监控部门经理

案例价值:运维智能化是所有基于云计算的公司未来趋势。PINTEREST作为一个大型分享平台,后台的计算平台和软件架构非常庞大而复杂,如何用最少的人力和成本保证高质量的运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我们监控部门搭建了一套集成式的监控平台,该监控平台高伸缩性、集成式、智能化三大特点,本案例将通过分享该监控平台,提供运维运维智能化方面的实践上的探索。

以上为部分精选案例展示,更多TOP100案例信息及日程请前往 [] 查阅。4天时间集中分享2017年最值得学习的100个研发案例实践。本平台共送出10张开幕式单天免费体验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免费体验票申请入口。

如果说传统手机与车机之间的投屏互联为互联1.0,那么新宝骏RC-6上搭载的HUAWEI?HiCar则实现了手机与车机的互联2.0——不仅能在手机和车机之间建立管道,将手机应用和服务延展到汽车,还能使汽车和手机、汽车与其它IOT设备之间实现互联,实现了大于车联网价值的物联网生态圈。

随着智能车联的发展,百度、腾讯、阿里、小米等企业都已纷纷入局,但因每家企业的优势不同,所以切入的姿态也有所不同。其中百度、阿里、腾讯三家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手机APP应用和大量的手机终端用户,但都没有手机业务和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所以很难做到车辆与移动终端设备的无缝接入。

其次是小米,小米具有移动终端设备,但是小米没有自研芯片,也没有强大的通讯技术。

最后要介绍的就是此次搭载在新宝骏RC-6上入局的HUAWEIHiCar了。华为具有硬件技术、强大的通讯技术、手机业务、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等。所以从具备的条件来看,只有华为能够实现真正的智能车联生态无缝体验。

此次新宝骏RC-6上搭载的HUAWEI?HiCar就是华为基于车机手机互联方式的首款产品。

HUAWEI?HiCar是什么?

HUAWEI?HiCar是基于全场景分布式平台的一套手机车联方案。

全场景分布式平台能带来1+8+N的全场景智慧化终端体验。其中1是1个主入口(5亿),8是8个辅入口(5600万,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电视等等移动终端),N个IoT生态(1.4亿),实现全场景智能设备生态。

全场景分布式平台的核心是能够带来以用户为中心的智慧体验。其中包括语音&视觉&触觉的自然交互,内容&信息&服务的随人而动,跨设备/跨场景的无缝接续,连接10亿人、50亿物及百万服务。

最后,HUAWEI?HiCar基于全场景分布式平台能够让用户感觉所有设备像一个超级设备,实现人-车-家的用户体验无缝流转。数据及音流在设备间无缝流转,用户就像在使用一个虚拟设备。

实现分布式平台在车载领域需要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是HiCar?Lite以分布式平台与传统OS(如Android/Linux)共享,实现共享手机生态;第二步?HiCar?Core以分布式平台与分布式平台共享,实现手机和座舱的全栈分布式。

HUAWEI?HiCar?Smart?Connection解决方案的核心是“4S(Safety,Smart?Connection,Seamless,Resource?Sharing)重新定义互联”。

Safety:?将出行安全作为基线,在交互设计标准和技术实现中植入安全交互基因,并提供驾驶员异常行为检测等主动安全能力。

Smart?Connection:?无感连接,提供高速、极简的连接;引流手机用户到车。

Seamless?Experience:?车内和车外的一致体验,分布式核心平台能力。消费者不需要关注是谁提供,只享受提供的服务。举例:车外的音乐在手机上播放,入车连接后自动无缝接续到车机,音乐通过车机音响输出等。不同场景下的无缝切换,实际是应用和服务可以在多设备之间无缝流转。

Resource?Sharing:?硬件互助,例如手机AI算力共享;汽车有更好的通信天线,和手机的通信能力结合;导航的时候综合使用车机、手机GPS数据,更精确的导航;语音交互的时候综合手机和车机各自的优势,在语音唤醒、语音识别等能力上取长补短,达到单设备做不到的更好的效果。

基于HUAWEI?HiCar,汽车厂商可以低成本引入手机等外设的算力、移动互联网全生态服务,快速实现车联网功能,加速拥抱智能网联的产业的大趋势,使得车企和Tier1核心平台能力实现批量复制,研发成本和周期降低。

同时,HUAWEI?HiCar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不仅仅使应用能快速便捷接入,还提供了供应用开发者进行服务升级和快速创新的能力。

通过将华为的技术能力赋能给开发者的全生命周期,通过用户运营、渠道推广、产品优化等工作,实现了用户与开发者、开发者与开发者的良性互动,降低开发者开发成本,运营推广成本。

HUAWEI?HiCar?是智能互联2.0,其从互联1.0时代设备和设备之间的点对点连接(?Point?to?Point),主要是屏幕的投射,到互联2.0时代基于全场景分布式平台应用和服务可以在多设备之间无缝流转。

从本质上讲,HUAWEIHiCar不是一套车联网OS,而是一种基于博泰手机车机互联的分布式应用平台。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新宝骏与HUAWEI?HiCar的结合能带来不错的用车体验。

推出4款车型,打造?“移动智能空间”:

2019年是世界5G商用元年,也是新宝骏品牌诞生之年。自2019年4月11日新宝骏品牌发布及首款车型RS-5发布以来,目前,新宝骏已经推出了包括RS-5、RC-6、RM-5、RS-3共4款产品。

新宝骏品牌认为,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汽车不再是只有单一属性的交通工具。基于此,新宝骏将“科技、智能、网联、年轻”作为品牌基因,与HUAWEIHiCar合作打造出行“移动智能空间”。

新宝骏是首次提出“移动智能空间”概念的车企,其主旨是借助5G发展,打造出与众不同的”全域、全时、全生态“的移动智能空间,给用户带来ALL?in智能的生活形态,创造全新的出行体验。

其中“全域”指的是实现从驾驶者到全员的覆盖。“移动智能空间”不再仅仅是车辆驾驶者的专利,而是从驾驶员到全体乘员的空间,改变了车辆作为载体的纯粹功能,成为人、车、生活融合的载体。

“全时”是实现从车内到车外的24?小时在线,让汽车不仅是用车时的空间,而是全时间周期的体验与服务。

“全生态”构建生态开放打通的智能出行空间,让汽车不再是封闭的环境,将汽车生态扩展到生态、金融生态、生活生态、出行生态。

本次发布搭载HUAWEIHiCar的新宝骏RS-6都有那些黑科技?

新宝骏RS-6是首款搭载?HUAWEIHiCar?智慧互联的量产车,并且自2020?年?3月起,新宝骏全系产品将搭载HUAWEI?HiCar?智慧互联解决方案。

目前,新宝骏RS-6通过HUAWEI?HiCar能够做到硬件互助(部分应用享用手机算力),生态共享(华为移动终端设备生态无缝连接)。

在功能上,新宝骏RS-6可以做到车内一键远程控制家居、车内摄像头疲劳检测、通话、手势交互、Android?应用生态共享、日程卡片等功能。

极简连接:无需用户主动操作,上车即完成自动连接,原理是通过车机端的蓝牙和WIFI与手机端的互联,其中蓝牙主要是起到了验证的作用,WIFI是数据传输的纽带。

日程卡片一键导航:识别用户日程信息,以卡片形式智能提醒,用户一键即可导航至目的地。

家居控制:通过家居卡片一键控制远程家居设备。

疲劳检测:利用车内摄像头图像数据、华为手机的强大AI运算能力和手表/手环的心率传感器数据检测驾驶员的异常驾驶行为,保障驾驶安全性。

通话:利用车的屏幕/麦克风/音响结合手机的5G通信能力,实现极致体验的通话。

手势识别:利用车的摄像头+手机的AI运算能力,实现手势控制音乐播放/暂停。

Android应用生态共享:将丰富的Android应用生态共享给汽车,构建用户体验在车内和车外场景的无缝流转和衔接。

未来,随着HUAWEI?HiCar生态的逐步丰富,新宝骏RC-6还能实现更多功能。

写在最后:

今天,社会商业形态及模式已产生深刻变化,新宝骏RC-6通过搭载HUAWEI?HiCar在实现智能网联,打造“移动智能空间”之路上更近一步。

未来,作为物联网的开放平台、万物互联的接口、全开放的生态,新宝骏移动智能空间只有接入更多智能设备,连接更多软件与平台,在智能化道路才能不断加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