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驰新能源汽车_绿驰新能源汽车车标 _绿驰新能源汽车车标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详细解释一下绿驰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绿驰新能源汽车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新能源汽车倒闭了的品牌有哪些

2.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

3.绿驰汽车出让控股权,终成造车新势力第一位出局者

4.第一款亮相日内瓦车展的自主品牌你知道吗?不是吉利和比亚迪

5.持股 60% 河南国投成绿驰汽车大股东

6.绿驰汽车被国资收编,这家造车新势力的有何价值所在

绿驰新能源汽车_绿驰新能源汽车车标

新能源汽车倒闭了的品牌有哪些

       倒闭或者其他原因基本不再生产的有前途、爱驰、恒驰、银隆新能源、知豆、游侠、自游家、御捷、裕路、长江EV、正道、奇点汽车、陆地方舟、国机智骏、红星、绿驰、敏安、青橙时代、赛麟、时空电动、小猬、新特等二三十个品牌。

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

       太平洋汽车网天王星是绿驰汽车发布的一款概念车,这款概念车是一款电动车,并且属于轿跑,这款车在动力方面,搭载了双电机,采用前后双引擎驱动,最大功率520kW,最大扭矩900N·m。

       天王星是绿驰汽车发布的一款概念车,这款概念车是一款电动车,并且属于轿跑。

       天王星轿跑是绿驰汽车发布的首款轿跑产品,天王星的整体设计是在意大利完成的,圆润的车身造型为其带来了0.3的风阻系数。

       动力方面,搭载了双电机,采用前后双引擎驱动,最大功率520kW,最大扭矩900N·m。官方给出的NEDC(欧洲行驶工况)综合续航里程500km。

       车身材料全部都是铝,车重仅为260KG。百公里加速仅为3.5秒。

       天王星可以达到L2.5级的自动驾驶水平,实现14项驾驶辅助功能。

       绿驰汽车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金融中心上海。核心业务是新能源汽车。

       概念车(ConceptCar)可以理解为未来汽车,一种介于设想和现实之间的汽车。绝大部分概念车是不会量产的,只有极少数的概念车才会量产。

       概念车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比较接近于批量生产,若干年后可成为公司投产的新产品。

       另一类是设计概念模型,这类概念车因环境、科研水平、成本等原因,基本不可能量产,只是未来发展的研究设想。

绿驰汽车出让控股权,终成造车新势力第一位出局者

       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

       1、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是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科技型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成立于2015年12月24日,是拥有智能电动汽车完整自主研发能力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整车厂家。2019年10月,零跑汽车以70亿元位列《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264位。

       2、创维汽车

       创维汽车是一个全新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背靠开沃集团,创维汽车致力于打造新一代智能、环保、科技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定义“新中国制造”品牌。品牌标识“SKYWORTH”中央字母“W”构建了标志图形;盾形的外形象征着品质与安全;整体造型又如同代表电能的按键与插头。

       3、岚图汽车

       岚图汽车组建于2018年,整合东风公司超53年的造车技术和优势资源,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商业模式,致力于成为“中国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领导者”,打造用户型科技企业。2021年6月,岚图汽车首款车型“性能级智能电动SUV”岚图FREE正式上市,同年8月启动交付,用户覆盖全国300个城市。

       4、合创汽车

       合创汽车由珠江投管集团、广汽集团和蔚来汽车共同投资,是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目标为用户提供居住和工作场所之外的智能“第三空间”。合创汽车充分融合了股东方的优势资源,联手多个领先的前沿科技企业,并注入电竞、国潮等元素,新能源智能汽车打造成链接多元场景枢纽,以及智能生态的最佳入口。

       5、绿驰

       “绿驰”是绿驰科技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主营4大核心业务:实业板块、服务板块、科技板块、投资板块。

       6、车和家

       车和家正式成立于2015年7月,致力于打造全新智能电动交通工具,改变用户传统的出行体验。公司由李想创立,他曾创办泡泡网和汽车之家。2018年10月,车和家发布智能电动车品牌理想智造。2019年10月2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车和家排名第138位。2020年8月4日,《苏州高新区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发布,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排名第108位。

       7、哪吒汽车

       哪吒汽车是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汽车品牌,其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创立于2014年,秉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理念,让高品质智能电动汽车触手可及。2021年11月10日,哪吒汽车与泰国国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正式建立长期共赢共建的合作关系。

       8、埃安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28日,是广汽集团秉承自主创新的体系优势,面向未来发展成立的一家创新科技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世界级的移动智能新能源产品和服务,成为世界领先和社会信赖的绿色智慧移动价值创造者。

       9、AITO问界汽车

       2021年12月23日,AITO品牌正式推出旗下首款智能豪华电驱SUV车型AITO问界M5,这是首款商用华为HarmonyoS智能座舱的智能汽车。通过HarmonyoS系统,智能座舱把用户的全感官操作结合起来,融合到整套鸿蒙智慧终端生态。再通过底层打通,做到同一账号、不同设备之间信息与交互的无缝流转,彻底打破以往不同设备各为“孤岛”的状态。10、极氪汽车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成立,2021年4月发布极氪品牌及旗下首款产品一-极氪001。截至2022年10月1日,极氪公布最新的月度交付数据,9月份极氪001共交付8276辆,累计交付45481台。

第一款亮相日内瓦车展的自主品牌你知道吗?不是吉利和比亚迪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只要站在风口之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在几年前,在国内诸多利好政策的扶持下,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一时风头无二。几乎每家新势力车企都在PPT里畅谈如何颠覆现有的汽车行业格局,那些数十上百年的品牌在他们眼里都像纸老虎一样"吹弹"可破。

       没想到这么快风口就过去了。整体车市持续低迷,国家扶持政策滑坡,造车新势力们举步维艰。

       就在近日,曾经是造车新势力一员的绿驰汽车,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迫不得已,绿驰汽车选择"卖身"续命,出让60%的股份给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国投)。据悉,此次股权变更已经完成。河南国投已经正式入主,并拥有控股权,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方。随之而来的,公司名称亦由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更名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驰汽车)。

       出让控股权委身他人?绿驰的蹉跎岁月

       根据天眼查系统显示,在股权变更前,深圳九州汇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绿驰汽车的唯一股东方,拥有100%控股权,注册资本近13.5亿人民币。2020年3月6日,绿驰汽车已完成股权变更,投资人新增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认缴资本近20.2余亿人民币,获得60%股权。

       此次变更,河南国投已经成为绿驰汽车新的实际控制人,原绿驰汽车的股东方及运营主体已经退居次席。事实上,这也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出现这种状况的企业。

       与绿驰同时期的蔚来、小鹏、威马等同行者已经逐步走上轨道,绿驰却在打拼几年后委身他人。这番遭遇实在令人不胜唏嘘。

       曾几何时,绿驰也曾经雄心勃勃,志向高远。2018年,时任绿驰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的王向银曾表示,绿驰汽车将通过联合制造(代工)、自主申报、购买资质三条渠道并行的方式获得造车资质。

       绿驰汽车也在2018年6月对媒体宣布其宏达的产品规划,产品平台就有三个,分别命名为CC、M、S三个平台;产品层面更是将以半年推出一款新车的业界高速度投放市场。

       2019年5月,绿驰汽车曾与长安宣布合作,用已经退出中国的长安铃木闲置产能为绿驰汽车代工。联想到绿驰汽车此前曾宣布将于2019年6月正式上市首款紧凑级SUV车型,此番合作声明给人的感觉是铁板钉钉,绿驰的新车肯定会很快面世。

       打脸的是,实时今日,此事仍无下文。相反,关于其新一轮融资迟迟没有发布消息,这也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由于没有车型上市,也谈不上什么上规模的营收,绿驰只能靠融资生存。诸多尝试无果,绿驰汽车只能"卖身"续命。

       "洗牌"从人事开始

       绿驰汽车集团创始人兼CEO则是业内人士王向银。王向银的汽车职业生涯主要在福田汽车,从1999年至2016年的17年间,王向银先后担任福田汽车执行副总经理兼海外事业部总经理、福田汽车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2016年,王向银脱离福田汽车后,创立绿驰汽车。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变更前的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为13.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科技专业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销售汽车等方面。

       诡异的是,仅仅三年之后,王向银却挂冠而去。根据资料显示,2019年3月,绿驰汽车高层发生变动,绿驰汽车集团创始人兼原CEO王向银向董事会递交辞呈,绿驰汽车集团原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棒王向银任绿驰汽车CEO,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人。对于创业型公司来说,创始人出局的情况非常罕见,尤其是动辄数十亿投资的汽车行业更是闻所未闻,其中的冲突非"不可调和"四个字可以形容的。

       我们只要盘点下绿驰汽车曾经爆出的剧情就略知一二:2018年,绿驰汽车与"金星"超级轿跑项目设计公司----意大利I.DE.A不欢而散,后者公开宣称绿驰汽车欠款2700万欧元;随之而来的则是更加劲爆的大股东中能东道以出售以"原始股"的方式非法集资;更加诡异的是,绿驰汽车竟然上演与中能东道大股东"分手"的戏码,真真假假,外人不能辩也;当然,绿驰汽车资金链断裂、拖欠工资不发的信息更是频频传出。

       可以佐证的是,绿驰汽车预计投资55亿元的江西九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自2018年6月22日签约落户之后,一直处于平整土地的状态,至今仍未取得进展。

       事实上,有接近绿驰汽车的相关人士向"Nice好车"透露,从今年初开始,绿驰汽车的相关业务已经基本停摆,内部核心班子实质上已经处于解散的状态。这就是说,在被河南省国资控股后,核心团队已经"出局"。

       据媒体报道,"中国汽车观察"也向长安汽车相关人员求证接下来双方代工合作的进展,但长安汽车对此消息不予置评。

       事实上,造车新势力的生死淘汰赛已经吹响倒计时的铃声。绿驰汽车在关键的融资进度、技术研发、生产资质以及交付运营方面,都无实质性突破性成绩。这不仅仅大大晚于竞争对手,更是让自身陷入生死边缘。

       更重要的是,大众、广汽、长安等传统燃油车的强手转型新能源的速度非常快,技术相对成熟的新能源车型已经快速上市,同时国家新能源政策补贴却大幅退坡,这些因素让绿驰汽车的处境更是艰难。

       尽管河南国投携资入场,但绿驰仍可以说是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出局"的企业,因为绿驰的核心团队的解散,也因为迄今为止,绿驰仍未有真正的量产车上市,更遑论未来要面临的生产、交付以及运营难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持股 60% 河南国投成绿驰汽车大股东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蔓延,原定3月3日开幕的第90届日内瓦国际车展被迫取消。而原计划参加日内瓦车展的车企有两家自主品牌,分别是长安汽车和爱驰汽车。其中,长安汽车旗下的uni-t拥有立体感十足的设计,新的设计语言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性大型展览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既然我们暂时看不到新车发布,那么买车君今天就给大家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参展日内瓦车展的车吧。

       华晨汽车

       说到进军海外车展,吉利应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车企”。2005年吉利美人豹亮相于法兰克福车展,尽管当时只有FC-1、豪情、美人豹等产品,但当时引起国内外汽车媒体的热烈关注。不过,第一个参加日内瓦车展的自主品牌并不是吉利,而是华晨汽车。

       2007年,华晨汽车赴日内瓦车展。当时,华晨汽车亮相了华晨BS4(俊捷)、尊驰和BC3(M3双门轿跑车)三款车,同时还展出了125kW?1.8TCI涡轮增压发动机。要知道,这款发动机是中国第一台具备独立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具备体积小、节能环保、可靠性高等特点,同排量发动机采用涡轮增压技术后,还能将功率提升30%~100%。

       这款发动机可以说拉开了国产发动机的序幕,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搭载这款发动机的华晨中华尊驰和骏捷并没有好看的市场销量,历史最好的月销量分别只有4000辆和8100辆。

       比亚迪汽车

       2010年,比亚迪正迎接新的销量井喷时期,旗下车型F3在国内非常畅销。而在当年的日内瓦车展上,比亚迪亮相F3?DM、G3、F0、F6和E6五款车型,也是当年唯一参加日内瓦车展的自主品牌。其中,比亚迪E6的登场更是引人注目,因为这是该款车在欧洲的首次亮相。

       其实,比亚迪E6就已经在北京车展以概念车的形式亮相了。而比亚迪E6量产版选择在欧洲首发,一方面是其超过300km的综合续航里程,比大部分纯电动车型的续航高,容易引起外媒关注。另一方面,比亚迪E6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天然优势有助于其通过苛刻的欧V排放标准。

       观致汽车

       2013年,国内第一个完全按照国际汽车开发流程、坚持正向开发的观致汽车,携旗下首款量产车型观致3轿车在日内瓦车展进行全球首发。据悉,这款车当时在欧洲的售价在12000欧元~14000欧元(折合人民币9~11万左右)。同时,观致还亮相了观致Estate旅行概念车和观致Cross?Hybrid混合动力概念车。

       依靠优雅的设计、宽敞的内部空间和较高级别的安全标准,观致3当时获得了很多媒体的好评。也正因为有如此底气,观致汽车是连续3年参加日内瓦车展的自主品牌。不过,如今观致3已经度过了辉煌时期,而且观致品牌在国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很低。

       东风小康

       2015年日内瓦车展,中国微车企业东风小康首次亮相,展出了旗下的C37和风光360两款产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光360依靠前置前驱的优势在七座家用车领域获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这两款产品在国内都有销售,所以国内消费者并不陌生。

       当然,这次东风小康的参展并不只是参展而已,而是要进军欧洲市场。在欧洲即将实施欧六排放标准时,东风小康旗下就有三款产品获得了欧六技术标准的认证。2015年,东风小康就已经在近6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网络,为拓展欧洲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泰克鲁斯·腾风

       2016年日内瓦车展,泰克鲁斯·腾风品牌首次亮相。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泰克鲁斯·腾风,以为这是哪个国家的汽车品牌,其实泰克鲁斯·腾风是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的下属企业,还有军工企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为其背书。2016年~2018年,泰克鲁斯·腾风是日内瓦车展上唯一的自主品牌。

       在这三次车展中,泰克鲁斯·腾风分别带来了概念电动超跑AT96?TREV、至仁和至仁RS三款超跑车型。概念电动超跑AT96?TREV搭载了微型燃气涡轮机增程技术拥有最高输出功率1044马力、0-100km/h加速时间2.5秒、最高续航里程2000km的逆天数据。而品牌第一款量产车型——至仁拥有1030Ps的最大输出功率和8600N·m的最大扭矩,百公里加速只要2.5s。至仁RS的输出更加爆炸,拥有1287Ps的动力输出。

       正道汽车

       正道汽车,可能很多人还没听过这个企业,它的总部在香港,主要业务是生产新能源汽车配件。在2017日内瓦车展上,正道汽车发布了旗下全新混合动力概念车H600。该车是香港正道集团(Hybrid?Kinetic?Group)委托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设计的,采用了香港正道集团的LOGO。也正是因为这款车,正道汽车才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野。

       在2018年日内瓦车展上,正道汽车又发布了另一款概念车——正道GT概念车。新车定位于一款四座GT轿跑车,依旧由意大利宾尼法利纳设计。据悉,新车搭载一套增程式混动系统,并将于2021年投产上市。这么看来,正道汽车以后推出的车型应该都属于土豪们的玩物了。

       绿驰汽车

       在2018年日内瓦车展上,绿驰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带来了一款纯电动概念车Venere(中文名为金星)。外观上,Venere采用了非常低矮的车身造型和修长的线条轮廓,看起来非常有个性。新车保险杠下方还采用了铲形的设计风格,进攻感非常强。值得一提的是,车身采用了大量的碳纤维材质。

       据了解,Venere配备双电机,综合最大功率可达1006Ps,百公里加速只要2.5s,综合工况续航里程为652km。绿驰汽车曾计划在2019年6月投放首款紧凑级SUV产品,但在2019年5月,绿驰汽车与长安汽车展开深入合作,并签署了绿驰汽车与长安铃木联合制造的合作协议。买车君猜测,自铃木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之后,绿驰与长安铃木的合作无疾而终,所以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看到有关绿驰新车的投放消息。

       ARCFOX

       在2019年日内瓦车展上,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电动车品牌ARCFOX带来全新一代ARCFOX-7车型,这款车型是由原大众首席设计总监沃尔特·德席尔瓦操刀设计,ARCFOX在巴塞罗那设有高性能车研发中心,而全新ARCFOX-7就诞生于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的F1赛道。

       新车纯电动驱动系统能达到百公里2.7秒的加速时间。但这样的制造工艺和性能将有着不菲的售价,可能达到千万元级别。ARCFOX品牌对于不少人而言都比较陌生,其迄今仅推出了两款产品——ARCFOX-1和ARCFOX-7。ARCFOX-7无论对于ARCFOX品牌还是北汽新能源,更多的是一种实力的体现,一种形象的展示,通过其告诉外界北汽新能源是有实力打造这样一款车型的,从而提升品牌定位。

       不少海外汽车品牌都会在日内瓦车展上,带来具有前瞻性的产品,展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中国汽车品牌的参展意义,更多是在展示品牌实力、推高品牌形象又或是增加曝光度。毫无疑问,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自主品牌无论在技术还是品质上,都逐渐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准之间的差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绿驰汽车被国资收编,这家造车新势力的有何价值所在

       2015?年受到新能源补贴和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热潮,催生出一大批造车新势力,不过这两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新能源品牌加入了淘汰赛的阶段。就在近日,绿驰汽车完成了新的股权变更,将控股权出让给了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国投)。

       据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名称由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变更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也由约?13.47?亿元变更为?33.66?亿元(河南国投认缴出资金额约?20.2?亿元),企业类型由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变更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最后,由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九州)100%?控股变更为河南国投认持股?60%,深圳九州持股?40%,河南国投成绿驰汽车实际控制人。

       早在?2018?年?6?月绿驰汽车便对媒体宣布其宏大的产品规划,光是产品平台就有三个,分别命名为?CC、M、S?三个平台。产品层面更是将以半年推出一款新车的业界高速度投放市场。在?2019?年?5?月,绿驰汽车曾与长安宣布合作,用已经退出中国的长安铃木闲置产能为绿驰汽车代工。联想到绿驰汽车此前曾宣布将于?2019?年?6?月上市首款紧凑级?SUV?车型,此番合作声明给人的感觉是铁板钉钉,绿驰的新车肯定会很快面世。然而时至今日,此事仍无下文。

       2016?年,王向银脱离福田汽车后,创立绿驰汽车。公司名称变更前的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注册资本为?13.5?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科技专业领域内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销售汽车等方面。仅三年之后,王向银却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公司。

       据资料显示,2019?年?3?月,绿驰汽车高层发生变动,绿驰汽车集团创始人兼原?CEO?王向银向董事会递交辞呈,由绿驰汽车集团原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棒绿驰汽车?CEO,成为绿驰汽车的实际控制人。对于刚成立的创业型公司来说,创始人出局的情况非常罕见,尤其是动辄数十亿投资的汽车行业更是闻所未闻。20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大量淘汰出局时间点,尽管现在河南国投携资入场,但对绿驰汽车来说局势仍然不明朗,因为绿驰汽车的核心团队各种问题,和绿驰汽车仍未有真正能量产上市的车型,再加上未来要面临的生产、交付以及运营难题,绿驰汽车往后的日子不太好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惨!曾经的自主大哥,也开始沦为电动车代工厂了!

       近日,一条工商变更信息坐实了之前的传闻,造车新势力之一的绿驰汽车已经被河南国资收购。

       说到绿驰汽车,估计很少有人了解,毕竟这家车企实在是太过“低调”了。但要说到它的创始人王向银,相信汽车圈里无人不知,作为前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泰汽车集团总裁,王向银于2016年成立了绿驰汽车,但自创立伊始,绿驰汽车便难言好运。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初始股东除了能带来资金外,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样会产生极大影响。而绿驰汽车的主要初始股东为中能东道、中能资本,不过随后中能系便被曝出售原始股非法集资,这对绿驰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除了资金来源外,企业声誉更是受到极大影响,以至于当时绿驰汽车不得不回应称自己未来与中能东道不会再有任何关联。

       这件事最后在2019年4月,以绿驰汽车变为深圳九州汇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持股告一段落,不久后王向银离开绿驰汽车,由任亚辉接任。

       按照绿驰汽车曾经公开发布的融资计划,预计在2018年完成B轮融资20-30亿元,同时引入2-3家战略投资者;2019年完成C轮融资60-80亿元,引入3-5家战略投资者,同时量产车上市;2021-2022年完成上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绿驰汽车并没有再公布任何融资信息,而在车型方面,目前尚无量产车,早在2018年倒是通过与意大利公司合作,推出过轿跑概念版车型——天王星,该款车也仅在当年的日内瓦车展出现,随后国内外的车展上便再难觅踪影。

       除了轿跑车型外,绿驰汽车同样也涉足了SUV领域,不过与轿跑车型一样,时至今日并没有量产车上市,缺钱或许是导致绿驰汽车产品跳票的重要原因。与同样以轿跑、跑车名义起家的造车新势力前途汽车、奇点汽相比,绿驰汽车依然还停留在PPT阶段。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国投)出资20.1986亿元认缴绿驰汽车60%股权,同时绿驰汽车的注册资本增加至33.6644亿元,是原注册资本的1.5倍。除了投资人、注册资本的变化之外,绿驰汽车的公司名称也由原“绿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变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家连量产车也没有、生产资质也没有的造车新势力,居然还有人收购?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对河南国投产生浓厚兴趣。缸哥查阅了公开的资料,河南国投的65%股权被河南省经济技术协作集团公司所持有,换句话说,其控股股东为后者。那么河南省经济技术协作集团公司的股东又是谁呢?答案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也就是说,绿驰汽车这次是被国资收编了。

       客观的说,就目前的造车新势力表现而言,无论是蔚来、小鹏还是威马,目前仍处在烧钱阶段,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汽车产业来说,如果没有达到产销10万辆的规模,那么单车成本很高;而除了这些新兴车企外,比亚迪、长安、长城等老牌车企同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布局,目前新能源领域的市场蛋糕并不大,造车新势力的生存空间更小,与其为了资金垂死挣扎倒不如将企业拱手相让,起码可以活下来。

       对河南国投来说,收购绿驰汽车意味着可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培育自己的本土车企,从汽车的设计到生产、销售,其产业链极为宽广,如果运营得当,对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税收问题颇有好处。在绿驰汽车之前的产品宣传上,车身及车内无线充电、NFC?虚拟钥匙及指纹解锁、L2.5?级自动驾驶技术等是其亮点,这些亮点和其背后的技术实力也许是河南国投看中绿驰汽车的价值所在。

       前有安徽政府扶持蔚来,现有河南政府收编绿驰,当地方政府与汽车产业结合起来,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让我们静观其变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继蔚来后,绿驰也“绑”上地方政府,造车新势力今年怎么活下去?

       继江淮、力帆、夏利之后,又一位自主品牌的大哥级车企化身造车新势力的电动车代工厂了。谁呢?长安!是不是惊呆了?!

        近日,有消息称,长安 汽车 即将与绿驰 汽车 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联合制造一款电动车。这则消息传达了两个意思:

       一、绿驰 汽车 通过长安“代工”,解决了“造车资质”问题。

        二、长安 汽车 产能过剩!

        绿驰 汽车 的相关问题我们以后单独跟大家讨论,今天我们来聊聊长安 汽车 产能过剩的问题。要知道,按照2017年的统计数据,长安 汽车 集团曾拥有近400万辆产能,后关停了140万辆产能,其中逐渐被市场淘汰的微车占据很大一部分。即使如此,其产能过剩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想不通为啥在关停了140万产能后,长安又大肆扩大产能,新建两江一工厂、二工厂等,再次形成整车年产能100万辆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说,目前长安 汽车 仍然拥有超300万辆的生产能力。

       而2018年,全年长安 汽车 集团销量为213.78万辆,同比下滑25.58%,产能利用率仅为60%左右。长安集团销量的下跌是因为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长安PSA等纷纷处于下跌状态,各大工厂的产能都过剩,自主、合资板块销量双双受挫,这也使得长安 汽车 业绩也掉入冰窟。为了实现平衡,长安甚至将刚上市不久的长安CS85 COUPE、逸动纯电动版等都放到了深圳的DS工厂生产。

        本以为此举在给深圳工厂带来产量的同时,也能为长安几大生产基地平均分配下走量车型。不曾想,2019年,长安 汽车 的表现依旧不如意。

       根据之前的数据,2019年一季度,长安 汽车 营业收入约160.08亿元,同比下滑20.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0.96亿元,同比下滑250.6%,致使其成为中国五大 汽车 集团中唯一亏损的车企。4月份,这一惨状还在继续。

        4月份,长安 汽车 集团总销量为12.12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其中,长安福特销量下滑60.85%,长安马自达销量近乎腰斩,长安自主下滑三成以上。前四月,长安 汽车 集团累计销量57.01万辆,同比下降32.54%。大致推算,长安今年的销量最多可能也就200万,甚至少一点,产能利用率进一步降低。

        可是工厂得运营、工人得吃饭,长安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才有了未来给绿驰代工的路子。

        其实我们都知道,因为 汽车 市场持续疲软,不仅长安,其他各大自主品牌车企的销量都在下滑。但除却客观的市场因素外,也暴露出了长安 汽车 现在的诸多弊病。

       长安的产品系列虽然多但实在缺乏代表性,当长安一直倚赖的CS35、CS75等所在的细分市场出现萎缩时,它没有及时想办法重塑个性,也许你要说长安也在尝试着推出新车型来挽回销量,比如长安 汽车 今年主推的轿跑SUV车型CS85,但就目前来说CS85的市场反响不如预期。不能否认,轿跑SUV市场是小众的,作为重塑个性的代表之作恐怕不是很合适。

        长安该想想办法了,毕竟孩子太多,胆子太重,代工的路子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绿驰 汽车 并不会一炮而红。

       未能实现量产的绿驰汽车终于“卖身”,河南省政府成了新“靠山”。

       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了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持股比例60%,认缴金额20.2亿元。而河南国投的大股东,为河南省经济技术协作集团公司(持股65%),后者的实际控制方为河南省人民政府(100%持股)。

       没错,今年继蔚来后,又一家造车新势力,让地方政府“兜了底”。对于这些新兴车企来说,资金是所有的根本,而获取资金最好的途径无非于,融资、IPO和政府引资。本身融资市场就已经不景气,在受到疫情的影响以后就更加冷淡,所以,选择抱“最稳健的大腿”,那就是地方政府了。

       “抱大腿”在哪里都好用

       2015年左右,那时对于造车新势力的投资似乎已经成风,所以一时间冒出了很多想圆造车梦的新企业。但结果也很明了,能撑得住的屈指可数,从2018年开始资本投资新势力的热度便大幅下降。2019年,整体的下滑,让资本市场变的更犹豫了。

       其实,原因很清楚,之前车市发展很快,你不投自然会有人投;但经历了几年以后发现大环境不行了,投资回报太长,所以资本们便开始紧急撤退。举个例子,蔚来2019年相比2018进步了很多,但仍没有摆脱亏损的状态,净亏损114.13亿元。

       根据销量合计一下,平均每台亏55.4万左右,作为新势力的头部车企都如此,那排在后面的呢?以利益为主的资本,自然不愿意让自己的钱“打水漂”玩。

       但,绝大数的造车新势力还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链,资金链非常脆弱,外力资金的支持很重要。当然他们不止缺钱,还缺地需要建厂,还缺政策去带动这个生态链,所以背靠地方政府又成了他们当下的新选择。

       除了最近的绿驰背靠河南省政府,蔚来转投合肥市政府以外,威马在2016年就与温州市政府签订协议确定首个工厂会落地瓯江口区,肇庆也将小鹏汽车的生产基地视为“1号工程”。

       现在转头来看,即便它们没有像绿驰这样的被控股,但有了当地政府支持以后,都有着明显的进步,威马和小鹏都已经成了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对企业来说,可以更好的“活下去”,可以慢慢的营造出一个健康的生态链。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汽车上下游的产业链相当广泛,不仅仅存在于造车上,零部件厂等会带动一大批人的就业。这对于保证地方的GDP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那些没有车企的城市,更是乐此不疲。

       路到底好不好走

       受补贴退坡、车市环境遇冷的影响,2019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这也是新能源市场首次迎来下滑。2020年受疫情影响,新能源市场的开局并不好,1-2月累计销量5.6万辆,同比下降61.4%。

       疫情对造车新势力的影响非常明显,和传统车企相比,它们不仅要面临销量低迷的情况,还要解决现金流的问题,同时还得保障工人的工资。

       此外,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导致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够买的欲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油价。受国际油价的联动影响,国内油价已重回“5元时代”,如果原油价继续降低,电动车和燃油车的用车成本差距会继续降低,而消费者很可能会考虑重新选择。

       对于行业内来说,新势力面对的对手也越来越多。传统车企在不断推进新能源车型技术方面的进展,合资品牌在加速国内新能源布局,豪华在降低门槛,特斯拉也在疯狂推动国产进程。所以新势力的路很难走,在没有品牌优势的情况下,该如何应对四面八方的阻击。而背靠地方政府以后,话语权在哪里,以后的方向是否会改变,都是新势力该考虑的问题。

       当然,与挑战一起来的还有机遇,不同的购车方式与服务可能会吸引到更多的年轻消费者。例如威马可以用9.99万元的价格半价拥有威马EX6?Plus?400轻享版车型。之后按月度付费租赁电池和其他费用,两年后威马以六折的价格回购汽车或者用户也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断电池,实现转租为购。

       而且很多新势力都有自己的车友生态圈,以此来带动更多的消费者加入进来。这种不同于传统车企的观念,应该会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

       其次,国家层面也给出了指示。3月26日,商务部网上新闻发布会提出,会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汽车依旧换新等措施。目前,广州市已经提出从3月至12月底,将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

       任何时候都是这样,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背靠地方政府或许才是“活下去”最好的选择。

       而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在没有品牌优势的情况下,新势力能做的就是不断提高产品力,放低姿态,先有属于自己的“造血”功能,再去考虑高端二字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好了,今天关于“绿驰新能源汽车”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绿驰新能源汽车”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